【总览】
一、国际ESG动态
1.英国将出台法律规范ESG评级提供商
2.GRI和TNFD发布互操作性映射文件
3.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财务报表中的气候和其他不确定性(征求意见稿)》
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其他组织合作建立可持续发展披露与管理中心
5.绿色金融网络发布中央银行自然相关金融风险框架
二、国内ESG动态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
2.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3.中意签署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
4.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促进本市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5.苏州ESG金融对接平台启用
【详细】
一、国际ESG动态
1.英国将出台法律规范ESG评级提供商
8月7日,英国财政大臣Rachel Reeves发表讲话称,英国政府将在2025年出台旨在规范ESG评级提供商的立法,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也确认了这一消息,声明称“财政大臣看到了与业界合作的机会,以推动更多投资并巩固英国在可持续金融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首先要解决ESG评级缺乏透明度的问题。”据媒体报道,新计划出台的法律将把ESG评级提供商置于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的监管之下。近年来,随着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将ESG考虑因素纳入投资过程,对ESG评级提供商的需求迅速增长,而评级提供商的活动和业务通常不受市场和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监管ESG评级提供商的压力日益增大,这一举措应运而生。英国财政部在声明中表示已要求财政部迅速回应有关ESG评级提供商新监管制度的行业咨询,并在明年提前立法。
2.GRI和TNFD发布互操作性映射文件
7月30日,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和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NFD)联合发布了一份互操作性映射文件,详细概述了TNFD披露建议和指标与GRI标准之间的一致性。该文件强调了TNFD建议和指标与GRI标准报告要求和数据点之间实现的高度一致性,其中包括以下方面:使用一致的自然相关概念和定义;将GRI关注影响的实质性方法纳入TNFD建议和指导中;GRI生物多样性标准的所有披露项都反映在TNFD建议中;TNFD核心全球披露指标与GRI标准中的相关指标高度一致;TNFD LEAP方法(识别和评估自然相关问题的指南)在GRI 101中被引用;GRI 101在考虑组织位于生态敏感区域内或附近位置时使用TNFD定义和标准。
同时,GRI与TNFD也对两者信息披露框架的差异做出总结,以便企业在编制报告时考虑。这些差异包括涉及的问题和范围、实质性的应用、价值链、自然相关问题的地理位置、与土著人民、当地社区和受影响的利益相关者的接触。
3.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财务报表中的气候和其他不确定性(征求意见稿)》
7月31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了《财务报表中的气候和其他不确定性(征求意见稿)》,拟通过8个示例说明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报告气候和其他不确定性影响时应当如何应用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并向全球利益相关方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4年11月28日。为确保符合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八个说明性示例由IASB与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合作研讨,重点关注重要性判断、假设和估计不确定性的披露以及信息分解等领域。IASB建议的示例旨在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透明度和加强财务报表与公司报告的其它部分(如可持续性披露)之间的联系。
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其他组织合作建立可持续发展披露与管理中心
7月31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与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GSG Impact、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 Foundation)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合作建立可持续发展披露与管理中心(SDMHs)。SDMHs将与UNDP的可持续发展金融中心(FC4S)合作,在2024年至2025年间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非洲和亚洲的14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开展其项目,这些项目将侧重于能力建设、国家发展优先事项、证券交易所指导和法规制定。SDMHs将通过与合作伙伴合作,利用全球专业知识来加强扩展、沟通和资源共享,确保该计划的成功。
5.绿色金融网络发布中央银行自然相关金融风险框架
近日,绿色金融网络(NGFS)发布中央银行自然相关金融风险框架,旨在为中央银行应对自然相关金融风险提供指引。NGFS认为,自然与气候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退化的政策需要相互结合,才能有效处理金融风险。NGFS将自然风险分类为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物理风险源于自然退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丧失,转型风险源于市场无法有效保护和恢复自然系统。这两种风险可能影响经济活动,并转化为金融风险,对单一金融机构或者整个金融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这些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NGFS发布了自然相关金融风险框架,帮助中央银行识别和评估对经济与金融体系至关重要的自然相关金融风险。由于不同的司法管辖区对中央银行的监管要求不同,框架只采用了基于原则的方法,没有制定详细的规定。自然相关金融风险框架一共分为识别自然相关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衡量自然相关经济风险、评估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三个阶段。
二、国内ESG动态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
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十五五”时期、碳达峰后3个阶段工作目标。到2025年,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相关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标准出台实施,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并定期更新,相关计量、统计、监测能力得到提升,为“十五五”时期在全国范围实施碳排放双控奠定基础。
“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加强重点领域和行业碳排放核算能力,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制度,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碳达峰后,实施以总量控制为主、强度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建立碳中和目标评价考核制度,进一步强化对各地区及重点领域、行业、企业的碳排放管控要求,健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推动碳排放总量稳中有降。
2.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简称《意见》)发布,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意见》提出系列目标: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意见》围绕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等5大领域,以及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等3大环节,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同时《意见》还提出了一系列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
3.中意签署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
7月28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强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的共同见证下,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与意大利驻华大使安博思在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与意大利环境和能源安全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防治、废弃物管理、能力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
4.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促进本市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7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促进本市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支持上市公司绿色低碳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企业上市,引导募集资金投向节能减排项目和绿色低碳转型项目。推动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绿色项目纳入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支持碳密集型上市公司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支持开发ESG相关指数,发展指数跟踪、指数挂钩产品和指数衍生品。
5.苏州ESG金融对接平台启用
8月7日,苏州ESG金融对接平台成立活动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ESG金融对接平台作为国内ESG产业发展和应用实践的创新之举,是连接金融机构和企业的重要桥梁,能够深度打通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壁垒,金融机构将通过平台,为企业在绿色金融方面提供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服务,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绿色项目上马、绿色转型升级及治理结构优化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该平台将与ESG数字化平台互联互动,着力打造集企业自诊断、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供需服务平台。据悉,ESG金融对接平台未来将与国内、国际ESG标准接轨,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更加广泛的合作和发展机会,为全社会注入可持续发展新动力。
说明:以上内容根据网络资讯信息进行整理,仅供参考。
ESG咨询:010-8582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