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史上最大规模的摘牌潮来袭。6月9日,61家新三板挂牌公司被终止挂牌,这创下股转系统强制摘牌的最高纪录。股转系统此前披露称,截至6月29日,除提交主动终止挂牌申请的公司外,共有103家公司未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我司决定自7月9日起对其中61家公司股票终止挂牌。”
今年前六个月,新三板退市企业已高达707家,昨日又有61家未披露年报的被强制退市。“2018年,起码有上千家企业离开新三板。”沪上一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张平(化名)对《金证券》 记者表示。
强制摘牌其实大多是“自愿”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去年同期,共有108家公司未能按照规定时间(截至2017年6月30日)披露2016年年度报告,股转系统宣布其中18家新三板挂牌公司2017年7月3日强制退市,另外90 家公司则暂缓摘牌。
但今年,没在规定时间内披露年报的新三板企业是103家,为什么却有61家被强制摘牌了?
“这个应该是企业自己的决定,股转系统强制摘牌前会和企业沟通的。”张平对《金证券》记者说,企业选择退出新三板市场有多种原因。优质公司因为IPO或并购而摘牌,劣质公司因不符合新三板规范被淘汰。没有披露年报而摘牌的大多是“中间公司”,即挂牌运营成本和获得收益不匹配,难以得到资本市场的融资支持,信披义务、监管要求却成为很大负担。“选择不披露年报自动退市可以节约不少成本,不管是经济上的成本还是沟通上的成本。”
山东一家昨日摘牌的新三板企业人士对《金证券》记者坦言,“摘牌后松了一口气。”他表示,姑且不算每年的挂牌成本是很大一笔支出,交了钱不仅没有享受到服务和好处,没有拿到融资,而且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记者了解到,由于监管层对券商督导的要求在不断加强,导致一些业务灵活的新三板企业很难拿到以往十拿九稳的订单。“督导券商怕扣分,稍微有风险的项目都不让我们做,说不合规,只能眼睁睁放弃。”他感叹,公司挂牌本来是想利用资本市场支持实体业务,现在来了个只会说“不行、不可以”的婆婆,实在是不划算。
另一家新退市新三板企业的负责人也表示,被强制摘牌是自愿的。“新三板确实给企业带来规范经营的好处,但在市场竞争中,尤其是在争夺民企市场时,对方并不是特别欢迎信息透明的企业。”他还透露,新三板挂牌各地基本都会给企业补贴,“我们挂牌三年,能拿到的补贴基本都拿到了,所以后面意思也不大了,放弃资本市场,聚焦主业吧。”
大量主题产品面临到期兑付危机
除了退市潮外,新三板市场正面临着优质企业的流失和大量主题产品到期的问题。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新三板退市企业已高达707家。“2018年起码有上千家企业离开新三板,加上市场交投清淡,好一点的企业去三板挂牌的欲望越来越低。”张平对《金证券》记者说,据他了解,很多还不错的新三板企业近期都计划摘牌后赴港上市或者被A股上市公司并购。
做市指数也在不断创出新低,自去年11月跌破1000点后。昨日新三板做市指数收于828.67点,再创收盘历史新低,较历史峰值2673点跌去69%。
“我觉得比起退市潮,目前更紧要的问题是大量私募基金和资管计划到期后如何退出,如何化解矛盾。”北京一基金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说,他所在基金三年前发行了新三板产品,今年7月到期,净值已经跌得惨不忍睹,“很多类似产品,据说投资者都在施加压力,要求保本兑付,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透露,自己所在公司近期一直在做应急方案,争取说服投资者展期。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2015年新三板市场非常火,大量资金入场,发行的新三板主题产品基本都是二年期或者三年期,今年七八月正是产品到期的高峰期。
“虽然每年都说这是新三板市场最差的一年,但我坚信2018年真的是最差的一年,不会更差了。”张平表示,好不容易聚集到的一批中小民营企业龙头相继离开,对于整个新三板市场的信心打击是巨大的。但退市潮也会倒逼新三板新政快速推出,从近期看,系列重磅改革措施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