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绝对重磅:证监会首提精选层 并深入论证
来源:南山新三板
作者:周运南
2018-09-03

  8月31日晚间,证监会在官网公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180号(财税金融类110号)提案答复的函”,其中写道: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服务于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我会一直高度重视并支持新三板发展,不断深化市场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18年6月底,挂牌公司达11243家,中小微企业合计占比94.16%。2017年年初至2018年6月底,共3152家挂牌公司发行股票融资1694.17亿元,其中2892家中小微企业完成股票融资1203.65亿元。

  分层制度是新三板重要的基础性管理制度。2016年5月新三板实施首次分层以来,初步实现了挂牌公司分层分类管理、引导市场投资、降低投资者信息收集成本等作用。2017年12月,新三板对原分层制度进行了完善,调整了创新层的部分准入和维持标准,配套引入了差异化的集合竞价交易制度,探索实施了创新层企业与基础层企业差异化的信息披露制度,深化新三板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较多,差异化程度较大,在交易、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需结合市场分层制度统筹推进。新的集合竞价制度于2018年1月刚刚实施,在提升股价的公允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运行效果仍需进一步评估分析。另外,新三板挂牌公司多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部分公司治理不够规范,具有业绩波动较大、风险较高的特点,因此需要较为严格的投资者准入条件,以保障市场的平稳运行和有效防范风险。实践中,我会根据市场情况对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不断进行完善。2017年,我会指导全国股转公司修订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细则》,对自然人投资者的开户门槛要求从500万元证券资产调整为500万元金融资产。

  下一步,我会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部署,指导全国股转公司持续评估、优化分层及相关配套制度,对在创新层之上设置精选层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深入论证,在防控风险的基础上研究推进市场精细化分层,完善信息披露、发行、交易、投资者准入、监管服务等方面差异化的制度安排,进一步提高新三板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能力。

  笔者认为这是股转和证监会官方第一次公开提及“精选层”三个字,具有重大的方向指导性意义,值得大家品味,具体我暂时不作点评,请看我在今年两会期间的3月2日、3日分别刊发在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社专栏以及我公众号的一篇谏言文章:

  挽狂澜于既倒 向全国股转谏言

  精选层是新三板改革金钥匙更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

  围绕新三板的现状,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优质企业大量逃离,在大家都认为应该降门槛解决流动性顽疾时,我在各种场合包括证监会、全国股转的调研会以及媒体采访、朋友探讨时均表示,“我认为这都是单兵突进,治标不治本。如何治本?必须要有一个很大的精选层预期,当然这个顶层可以叫精选层也可以叫发行层或者其他什么层。”

  我个人认为,管理层对新三板的未来要做到"四有":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最后才能有预期。这个预期不一定要立即落地,但必须要明确。

  精选层汇聚了我们对新三板的所有期待,也是新三板未来最期待的顶层设计,它是打开新三板所有症结的金钥匙,更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新试验田。我个人坚定认为,精选层预期明确之日就是新三板逆转之时。

  新三板大厦之将倾

  新三板做市指数899002在今年2月9日创下了目前最低点924.93点,而且看不到止跌的迹向;

  日成交额近期基本上都在5亿元以下,特别是春节前后,可能有一些特殊原因在,但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的成交额只有1.18亿元,急剧下降;

  投资者的交易欲望不强烈,交易成交可能性极低,市场信心严重不足;

  从企业角度来看,摘牌企业数量高居不下,在今年极有可能会出现挂牌企业数量和摘牌的企业数量相平衡的情况,甚至退市数量高于挂牌形成负增长,同时在企业质地上,目前主动摘牌企业的质地明显远高于新挂牌企业;

  整个新三板圈怨声载道,股转公司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

  以上五点基本简要概括了当前新三板的危急现状。

  降门槛是治标 精选层才能治本

  大家现在都在呼吁降门槛,但在2015年上半年我就在中国证券报写了一篇文章指出高门槛不是新三板流动性困局的罪魁祸首。我一直不认为降门槛就能救活新三板,现阶段也是一样,降门槛只是一剂兴奋剂,可能在短时间起到活跃市场的作用,可当兴奋剂的药效过去后,流动性问题依然会存在。

  昨天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原主席肖钢针对新三板交易不活跃的问题表示:“目前业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提出建议降低门槛,有的认为新三板市场是一个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不应该降低门槛。降低后散户较多就与目前沪深市场投资者结构趋同了。这个问题还需要研究和讨论。”

  如果我们仔细去想想去分析一下,降门槛的目的是让投资者进来,关键是投资者会进来吗?

  我觉得不见得。现在就算降了门槛,对交易制度再进行完善,又能带动多少投资者进来?实际上这都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事情,那么我们怎么来治本?如何治本?必须要有一个很大的顶层预期即精选层预期。

  这个预期一年、两年以后再来落实都可以,但必须要明确。其实管理层对新三板的未来要做到"四有":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最后才能有预期。

  精选层是打开新三板所有症结的金钥匙

  新三板有一万多家企业,将近5万亿市值,如何用预期来盘活?首先,需要一个整体的目标:明确精选层这件事情要做。无论是2020年之前甚至2025年之前完成都可以,但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市场参与者,新三板一定会有精选层!

  新三板的定位并不是不明确,去年8月25日谢庚董事长在证监会召开的"新三板市场建设媒体通气会"上表示:"改革的目标,是健全基础制度,提升核心功能,使优质企业愿意来、留得住,使投资者愿意进、敢于投。"

  今年2月12日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谢庚董事长又提出:"就市场定位而言,新三板不是为转板而准备的市场,也不是比沪深交易所低一层次的市场。"

  我们现在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来实现谢庚董事长说的这两句话。

  现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划分,第一层是沪深主板,第二层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第三层是新三板,第四层是四板(各地股权交易中心)。所以新三板推出精选层,一是必要性,以此实现新三板与沪深交易所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三点成一面;二是可能性,能让新三板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千万余家中小微企业,更直接有效地服务于我国的实体经济;三是重要性,是打通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中间环节,作为创业板和新三板间的缓冲,通过承上启下使得多层次资本市场真正实现有效的互通和衔接。

  目标有了,但想立即推出精选层肯定不现实,这就需要第二步:有计划。

  市场各方参与者肯定希望市场立即变好,但管理层需要统筹考虑。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这个纵轴上,管理层需考虑对A股市场的综合影响。在时间这个横轴上,管理不只考虑当下,更要考虑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后新三板还存在。所以我们不应强求立即推出精选层,但必须有一个计划。

  有了计划之后就要有步骤。精选层该如何推出?我一直提的观点是,精选层=战略新兴板 创业板 创新层。

  精选层的指标应当从这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战略新兴行业;第二,市值规模应当在10亿甚至20亿,这个指标可变动;第三,股权分散性,这点很重要,涉及到股东人数,比如200人甚至500人的股东数量指标;

  第四,净利润或营收指标,要求达到一定的规模。这是几个硬性指标,其他指标还包括管理规范等等,我们可能直接参照原来上交所战略新兴板的指标设计。

  去年11月16日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第八届财新峰会上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新三板市场改革,推进市场精细化分层,研究差异化的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和监管制度安排”,那精选层的差异化、精细化配套政策就可以按照这个改革总方案的思路来设计。

  发行制度改革,公开发行或者小公开发行,包括储架发行;交易制度改革,可直接实行连续竞价;投资者门槛降到50万;信披和监管,就参照目前,对应精选层再出一个更严格的监管条例。

  最后我们就有了预期,这个预期是否会带动整个新三板的逆转?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精选层汇聚了我们对新三板的所有期待,也是新三板未来最期待的顶层设计,它是打开新三板所有症结的金钥匙。

  从企业角度来说,只有推出了精选层,未来优质企业才有可能在新三板"绽放"。

  现在很多企业选择主动摘牌,大多是为了IPO,那在当下这么做的风险很大,它们宁愿去冒这么大风险都不愿意留在新三板,就是因为看不到新三板的未来。一旦有了精选层预期,它们就会思考、权衡,到底该不该摘牌?值不值得摘牌?

  同时,这个预期也会吸引一些企业来挂牌。不管是刚起步还是已达到IPO标准的企业,都可以努力往精选层靠,而且相比于走IPO,这个过程极有可能时间更短、成本更低、风险更小。

  对投资者来说,有了投资目标,有了退出预期,有了赚钱效应,更有了市场信心,投资意愿自然会更强,交易自然会逐渐回暖。风险承受能力小的投资者可以交易精选层;风险承受能力大的就交易创新层和基础层,为什么呢?因为投资者投资非精选层的股票也有了奔头,这些股票有了进入精选层的可能,这就能形成一个投资预期和市场流动性的良性循环。

  至于预期如何传递,我们希望的传递方式是通过官方口径,比如证监会发布一个新三板的五年规划或者十年规划,但这个在今年可能有很大难度。同时因为证监会和股转的官方文件、官方发言从来没有出现"精选层"这三个字,截止目前还只是出现在媒体报道和市场讨论中,所以建议目前能否通过官方语言,包括证监会或股转公司通过官方文件或官方代表发言的形式正式传递出"精选层"这三个字眼,让市场知道官方确实在探讨精选层这件事情,让市场有个明确预期,再在管理层认为合适的时机正式推出征询意见稿或者规划。

  有了精选层的明确预期,新三板这盘棋的僵局才能真正活了。

  精选层更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新试验田

  最近有几个事件:第一,上周五2月23日证监会发布的消息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决定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授权再延期两年;

  第二,同一天港交所推出了创新板针对未盈利和同股不同权的征求意见稿,主要面向大陆争抢优质企业资源;

  第三,证监会提出来要重点支持"四新"行业,即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第四,本周证监会发行部对相关券商作出指导,包括生物科技、云计算在内的4个行业中,如果有"独角兽"的企业客户,可采取快速通道,实行即报即审。

  综合这四个标志性事件,我们发现一个问题,这些改革,包括我们主板和新三板要应付香港创新板的竞争,在《证券法》修订之前,注册制正式落地之前,是有很多法律障碍的。

  那如何来实现它们呢?这些目前在主板不能推行的东西,可以放在新三板的精选层来执行,这样就能绕过在主板绕不过的法律障碍。

  举个例子,为什么现在未盈利暂时还无法在主板IPO,因为有法律障碍,但我们可以立即在精选层进行这个试点。

  我觉得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所有的改革探讨都可以先放到精选层里面去试验。特别是新三板有1万多家企业,一些政策可能不适合全面推广,那就选择一个最佳的试验田,同时中国主板目前拥有1亿多账户,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小投资者,他们风险承受能力弱,所以直接在主板改革的阻力很大,但若放在特定的精选层里,就可以大刀阔斧地推进,就算失败了影响也有限。

  所以精选层不仅是打开新三板所有症结的金钥匙,更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新试验田。

  股转在2017年会上曾明确投资新三板就是投资中国经济的未来,我相信,精选层预期明确之日就是新三板逆转之时,更将扶新三板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阅读: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