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低位徘徊,监管层频繁发声建言新三板改革。近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就市场关注的重点问题接受采访,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的问题中,刘士余表示,要推进新三板发行与交易制度改革,提升对挂牌企业的融资服务功能。
监管层建言新三板改革
时隔一年半,刘士余再次公开提及新三板,而发行与交易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正是新三板的痛点问题。
首先来看发行制度方面。目前新三板构建的小额快速按需的持续融资机制,将融资份额、价格、时点的主导权交还给市场,契合了中小微企业对融资灵活性、时效性的需求。不过因为新三板企业体量规模差距甚大,因此还存在不完善之处。
比如企业融资,通过自己的途径找到了资金,却不得不给主办券商付出一大笔费用的通道费,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大大增加。如何优化现有定向发行和并购重组管理机制,提高市场资金的配置效率显然很关键。另一方面,新三板融资的品种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完善。
目前新三板构建的小额快速按需的持续融资机制,将融资份额、价格、时点的主导权交还给市场,契合了中小微企业对融资灵活性、时效性的需求。不过因为新三板企业体量规模差距甚大,因此还存在不完善之处。
比如企业融资,通过自己的途径找到了资金,却不得不给主办券商付出一大笔费用的通道费,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大大增加。如何优化现有定向发行和并购重组管理机制,提高市场资金的配置效率显然很关键。
另一方面,新三板融资的品种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完善。目前新三板主要以股票融资为主,债券融资并不发达,优先股和可转债虽已推出,但市场反应并不热烈,优先股不能转股,可转债只能在以新三板挂牌公司为主在交易所发,转债的过程中存在200人后不能转股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债券融资的发展。
精选层交易新机制
此前证监会在回复两会代表委员多项建议和提案时表示,对在新三板创新层之上设置精选层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深入论证,在防控风险的基础上研究推进市场精细化分层。
集中优势兵力,在目前的创新层基础之上再设立精选层,是深化新三板改革的重要改革思路。有专家提出设立精选层,降低准入门槛让更多交易型投资者进入,并实施连续竞价交易制度,由此可产生相对公允价格。但对降低准入门槛就可帮助发现挂牌企业股价思路持保留态度。新三板若设立精选层,应作为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需通过踏踏实实、真刀真枪的改革形成制度优势。比如,对处于初创期的创新型企业,完全可先试行发行拥有不同表决权的普通股法律安排(同股不同权)。当然,对精选层其他一些类型企业,为解决一股独大问题,也可实行表决权限制等制度改革。
精选层推进制度改革,要有能提升市场素质的干货,市场估值水平则无需在改革目标之内。只要建立了健康制度,即便精选层估值只有10多倍市盈率,也完全能求得投融资双方的良性互动发展。
有分析认为,新三板服务中小微企业这一定位被全国股转公司高层多次重申,公募基金入市等多项针对新三板的改革政策被国务院以及央行、证监会等部委提及,表明新三板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定位未变,改革方向未变。
目前新三板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可行路径,已成为了资本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阵地。在现行法律框架和市场基础上,为解决集中市场标准化服务与中小微企业个性化需求匹配的难题,新三板制定了包容性的挂牌准入标准,符合条件的企业均可以进入市场。截至10月11日,有10934家挂牌企业,其中创新层932家,基础层10002家。
股转总经理新上任 新三板改革箭在弦上
记者获悉,10月22日下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全国股转系统)新一任总经理正式上任,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原总经理徐明接任总经理,这是全国股转系统第三任总经理。
徐明担任全国股转系统总经理正值新三板市场新一轮改革启动的前夕,今年以来国务院多次提出“推进新三板制度改革”,近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明确表示将“推进新三板发行与交易制度改革,提升对挂牌企业的融资服务功能”。
徐明接手的新三板正面临空前的危机。企业、投资者、中介机构正在大量退出市场。企业摘牌数量超过挂牌数量。今年以来,已经有1200家公司从新三板退市,占挂牌企业总数超过10%。企业融资金额锐减,据股转公司统计,前三季度,新三板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总额仅476亿元,同比去年“腰斩”。参与定增的投资者中,已经很少再见到机构投资者。
分析认为,新三板市场的改革可能是整个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IPO常态化之后,一级市场堰塞湖问题解决了,但是市场的流动性撑不住,二级市场就会下跌。所以需要稳中求进,稳A股市场,在新三板市场实现企业的直接融资功能,类似于之前的双轨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