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谢庚:新三板指数专家委员会聘任仪式上的讲话
来源:金三板
作者:
2018-12-20

  12月20日,全国股转系统举行第一届指数专家委员会聘任仪式暨第一次会议。股转公司董事长谢庚在时隔16个月后首次公开讲话,谈了新三板市场的定位、市场下一步改革思路。讲话全文如下:

  首先祝贺第一届指数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三板不仅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产物。我们诞生于2013年1月16日,下个月我们将进入第七个年头,这时候成立指数专家委员会是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

  在过去将近六年时间里,全国股转公司干了三件事。

  一、在服务实体经济、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

  截至11月末,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是10786家。我们现在讲存量,我们是一个能进能出、动态变化的市场,总市值超过3.5万亿元,最高的时我们差不多达到过5.2万亿元。尽管在变化,现在挂牌公司家数和市值总额也是2013年末的30倍和63倍。新三板市场民营企业占比93%,中小微企业占比94%,一定是一个服务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主阵地。

  第一,到目前为止,市场里已经有6165家公司完成了9942次融资,融资总额是4664亿元。大家注意这个数字,听起来跟沪深交易所比不是很大,但是跟IPO比也不算小。这是汇集了6000多家公司,完成了9000多笔,这是中小微企业的特点,单笔融资额小、惠及面大。总计完成并购是1279次,交易总额是1941亿元。我们今年搞了两千多家公司的问卷调查,近八成企业认为,挂牌提升了他们的规范性和影响力。将近70%的企业认为提升了他们的知名度。所以全国股转公司的设立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的中小微企业对接资本市场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这是我们干的一件事情。

  二、持续地在推进新三板的改革

  新三板是一个外无参照、内无先例的实践。我们刚建设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给我们找一个定位,说我们是中国的纳斯达克。于是纳斯达克跑过来,说我们有一个团队专门跟踪你们、了解你们,但是我们发现你们不能叫中国的纳斯达克,咱们没签过协议,也没授权在中国搞纳斯达克。我说我们没说过我们是中国的纳斯达克,主要是你们太有名,人家拿我们跟你们比。

  但是纳斯达克是从众多的场外市场、草根市场发展起来的,开始是通过集中的价格揭示平台发展起来,逐步走向场内市场,最后分出层次,跟我们的路径完成不一样。

  后来又有人把我们比兴柜市场,说我们是为沪深市场培养苗子的,一定要以转板为目的。后来发现,一万多家转板恐怕不太现实,这条路也不太对。那我们这个市场究竟是什么市场呢?服务中小微企业,全球基本上都是场外市场,因为中小微企业个性化需求多于标准化需求,而场内市场集中交易市场提供的是标准化服务。所以说,我们市场必须把中小微企业纳入场内市场解决服务问题,这是一个全新的实践。

  中国没有场外市场发展的基础,从来就没有草根市场。昨天12月19日正好是上交所正式运营的纪念日,那是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在此之前和之后的所谓场内市场苗头,基本上都被规范了,只有场内市场生长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办法走纳斯达克的路,只能建场内市场。建了场内市场,通过内部分层、差异化的制度安排,实现标准化服务和个性化需求的统一,这是我们走了一条与别人不同的路。这条路应该说越走越清晰了,架构越来越明确了。

  第二,只要你办的是场内市场,全球都是从IPO开始的,有了IPO就有了可交易股份,就没有流动性问题。而如果新三板企业必须要IPO,就必须遵循证券法,遵循证券法的条件和程序,如果那样就不会有这一万多家企业挂牌。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如果能走通,他们就去沪深交易所了。

  所以这项改革,我们从存量挂牌开始,小额快速融资、公开转让股份这套制度安排,拓宽了资本市场的覆盖面,圆了很多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梦。这是我们走出的一步路。当然改革还在深化,现在一万多家企业进来,情况相当复杂。大的很大、小的很小,股权分散有、股权集中的也有,怎么办?这又给我们出了一个很艰难的题目。但是,现在我们的改革思路已经形成,下一步的推进会越来越清晰。

  三、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新三板有一句明确的要求,叫“创新改革能够走多远,关键看我们风险控制能力有多强。”所以这几年,我们在法规体系上日益完备,形成了证券法、公司法、国务院决定、证监会部门规章,以及我们市场的自律规则,一整套的法律规则体系,形成了自律监管和证监会行政监管的协同配合机制,形成了日益完善的智能化监管系统,这给我们对海量市场的风险控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所以过往我们做的三件事,已经为我们走进第七个年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面对市场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的重要转折点,我们全国股转公司党委对形势做了反复的研判,对市场做了深入的调研,核心形成的思路就是首先要把市场的效益释放出来,让所有的市场参与人都能各得其所,形成一个生态平衡的市场,以便更好地提高市场的融资能力和流动性水平。

  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对于融资,流动性很重要,只有解决了流动性问题,才有流动性溢价,才有市场化的公允定价。有了公允的定价,投融资双方才能降低谈判成本,才有积极性,有了市场的流动性,投资人才有风险管理的环境。所以,我们必须从解决流动性入手,从而更好地解决融资的问题。

  当然,投融资对接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流动性问题解决还有一个重要的基础,那就是投资者的结构和数量。这个问题现在也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我们也进行了大量数据测算,下一步这项改革也要配套推进。

  所以,走到今天,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海量市场的需求分化。一方面是高端企业越来越多,我们已经有4000多家企业年收入过亿元,符合新经济特征的企业占了44%,当中有2600多家公司表现出跨越式、跳跃式增长,净利润增幅在100%以上。这类企业需要更高效率的融资,两个做法,一是在更广的范围内寻找投资人;二是以更市场化的方式来发行,而不是一对一的谈判。这就需要有更高效率的发行机制安排。这方面,我们也已经形成了一些改革的思路。

  还有一端,就是发展相对早期,股权集中还没有走出传统家族企业格局的企业。这些企业怎么办呢?我们会大大降低他们的规范成本,让他更有获得感。总之一句话,通过市场的精细化分层和更加差异化制度安排,使市场各得其所。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是一个海量的市场,一万多家。据我们所知,全球还没有这么大规模的。海量市场一个大问题是信息收集成本很高。投资人一进门发现我们公司极多,但是眼花缭乱。怎么去挑选投资标的呢,一种方法就是靠指数。这次我们推出的是引领指数系列,就是要引导大家发现投资的路径。

  大家投资风险偏好不同。用我们内部讨论的话说,就是把一大堆商品送进超市上架,一个个架子上摆的是不同类别的商品,让大家能够看清楚。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的标准化,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让大家找到每一商品的时候能参照说明书,让说明书清晰易懂。

  今天我们开指数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解决的是第一个问题,对海量市场怎么作出精细化的、更多的指数,能够引领市场的投资。2015年3月我们发布了三板成指、三板做市两只指数,应该说为市场主体认知新三板、参与新三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工具。随着市场规模的拓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了。我们市场里公司很多,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也很多,怎么把他们展示出来,是现在比较重要的任务。

  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全国股转公司党委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成立一个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指数专家委员会,来以专业化思维为我们把好关,做好这项工作,所以我们觉得指数专家委员会成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对我们市场指数体系的完善,或者对市场投资的引领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我要郑重地拜托李扬主席,拜托各位委员,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能够多多地交流,共同把握市场的发展规律,共同把指数开发工作做得更好,谢谢各位!


阅读: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