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活动
张红力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来源:
作者:
2017-12-29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张红力

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参加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2016暨资产管理高层论坛,本来我上午要来,结果上午有会,很高兴主办方给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

  今天讲的题目是“大资管与金融安全”,在讲这个主题之前先对金融的本质谈几点,首先对全球化造成了错觉,金融是中性,市场决定一切。然而我们知道在人类的政治经济史上,金融从来就不是中性的,都是为价值观或者为利益所驱动,国家利益其实是国际社会最现实的普适价值。最大化国家利益,不是什么阴谋,是阳谋,靠的是实力,靠的是智谋。

  金融确实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领域,金融工具的设计,风险,金融监管的执行都需要深厚的经济学、金融学、数学,乃至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但我们的金融又不简简单单的是纯的技术问题,仅从技术角度来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护金融安全是不够的。

  有人也说金融是一场战争,那么在这场战争中,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战略,如何建立与中国相适应的中国金融战略体系。我们未来的中国金融安全面临什么样的挑战,金融与国家的安全到底是什么关系。我想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可以说是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新概括、新论断和新思想,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回应了我们广大人民的重大关切。国家安全始终围绕着利益在运转,金融作为国家利益的关键手段,金融也贯穿在实现于总体安全的各个层面和进程。

  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当中,金融安全被正式列入国家安全体系当中的核心组成部分,12大体系,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共同组成了国家安全的核心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已经成为时代发展潮流的核心,金融的重要性前所未有的出现。我们的大资管作为金融发展的新型业态,被时代所赋予的积极意义,不仅仅是投资和理财,更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国家发展的战略全面展开,以及全球治理深化推进紧密相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大资管,这也就是今天为什么我选择了大资管和金融安全这个题目,我讲三个方面。

  第一,金融安全是总体安全的重要基石。

  人们常说金融是一把双刃剑,金融对社会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强大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金融稍有不慎会伤痕累累、满盘皆输。一个世界是部金融史,中国也是部金融史,对于这两本书我深有感触。其实放眼世界,纵观中国,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日部落帝国,现在的美国,从郁金香到次债危机、欧债危机,历史的背后都有金钱的力量在驱动。无论是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还是五代十国的混乱,可以说都与金融密不可分。在盛世和乱世当中金融正是那只看不见的手。

  审视当下,对于这个体系,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是金融机构,包括我们的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对冲基金、私人股权公司、养老金等投资者,当然也包括我们工商银行等等这样的大型商业银行。

  二是监管和政府机构,包括制定货币政策的央行,制定财政政策的政府,以及国际上的金融稳定委员会、G20。

  三是我们的金融平台,包括支付体系、清算体系、结算体系和股票期货、黄金、衍生品等交易所系统。金融机构、政府机构、基础平台。

  这三个方面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全球金融体系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家的利益和安全息息相关。

  在现代社会,金融是调节利益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的媒介。可以说金融这个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是否能够用好、用活、用对金融手段,对于一个国家能否在利益博弈当中占领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总体国家安全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进化,金融的发展日新月异,金融不仅仅是社会资源的配置核心手段,还对价值的形成,对我们产业的变革,社会的演变、文化的传播、信息交叉,以及我们生态变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金融也集中体现了国家利益的核心内容,全球趋势的主流方向,社会发展的关键诉求,和平崛起的重要手段和寻梦追寻的可行途径,也是当下中国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实现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维护国家安全,金融乃国之重器。

  在思考金融如何隶属国家安全的时候,国家安全是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复杂系统,关注内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金融天然具有调节利益的属性,一方面金融本身是国家安全重要构成部分,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为维国家安全输送资金支持。多层次的金融创新提升国家安全系统运行效果。多纬度的金融数据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关键信息。差异化的金融政策,充分发挥和支持乃至制裁双向功能。金融圈方位的监管能够为金融立足国家安全进行保驾护航。

  第二是大资管行业的金融风险逐渐显露。作为践行国家总体安全观的牛鼻子,金融能够以其功能助国家发展,也能够以其风险危害国家安全。从历史上看,不少国家在一个阶段的经济赶超型高速增长以后都遭受了金融危机,有的甚至由于危机中断了经济增长的步伐,倒在了崛起的道路上,发展之梦断于金融危机。

  时至今日,中国已是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物质层面的建设和积累已经达到一个高度,服务实体经济,而且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的金融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以大资管的金融新兴业态正在逐渐形成,随着国内居民财富持续积累,大资管行业正迎来百花齐放、全面发展的格局。与此同时,在市场大幅波动,内外部压力下各类金融风险不断的累积,成为国家金融安全和居民财产安全的重要隐患。

  截止到2015年末,我们国家大资管行业的规模已经达到90万亿,近三年的平均增速50%,预计2016年大资管行业的规模将达到120万亿,将首次超过银行业的信贷总规模,银行业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发展。在互联网理财平台大量涌现的同时,一些非法集资,以项目投资、理财产品、高息分红等名目繁多设下陷阱。

  大资管金融风险产生的源头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从外部上看,全球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的上升,以及非理性做空人民币资产的行为是主要原因。近一段时间国际金融市场波澜起伏股市、汇市大起大落。对国内的金融市场产生的冲击不容忽视,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大资管市场面临的压力。

  从内部看,三期叠加带来了下行压力,以及监管体系的不适应等问题值得关注。一些行业在转型过程当中出现产能过剩,经营风险有所加大,信用风险持续积累,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当前中国的非金融企业债务总量已经高居全球的前列,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僵尸企业的债务情况或将继续恶化,部分理财平台选择债务违约的较大项目,一旦所涉及的企业陷入困境,债务违约在所难免。从而研发平台倒闭,老板跑路。

  大资管行业缺乏富有针对性的高效率的监管,也是金融风险出现的重要原因。在中国的金融市场混业交叉经营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分业监管体系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近年频繁显露的局部风险,现行的监管框架不再不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大资管行业事实上混业经营方式,在当前的经营分业监管体系下,以更加隐蔽的风险传导方式呈现出跨产品、跨市场、跨行业的链式传导特征,防控难度往往较大。

  此外,大资管行业金融风险的外力影响值得关注。首先是高杠杆、跨行业、强传染是当前国内大资管行业金融风险的主要特征,以基金专户、券商资管、信托计划为例,2015年三类产品大资管规模达到34万亿,而全行业注册资本仅1750亿多元,从管理规模和资本金算杠杆倍数高达190多倍,一旦出现风险事件波及范围之广,涉及金额之多,令人担忧忧虑。其次,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我国大资管市场的体系尚不成熟,可选择的产品有待丰富,在E租宝等事件爆发以后资产荒的问题进一步凸现。居民资金涌向房地产市场,导致一二线的房价激速上涨,加速了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分化。也有个别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渠道宣传各种欺骗、诈骗信息,以图扰乱房地产市场,攻击中国金融市场的软肋。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大资管行业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旦出现更多的泛亚、E租宝事件可能会伤及民心,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甚至引发民粹主义泛滥,面对大资管行业的金融风险,一味的封堵不如合理的疏导,为居民合理配置资产提供更加丰富、更可靠的选择是关键。

  第三,关于维护大资管金融安全的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的金融体系可以说难再以回避的方式应对国际资本和金融市场的冲击。将金融安全战略提升到国家体系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高度,将金融国际展开致力于构建治国理政战略的战略纵深位置是大趋势。维护大资管金融安全,需要从顶层设计着手,完善金融监管,加强机制建设。

  正确建议之一:加强中国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缺少顶层设计,单纯追求野蛮增长。一方面金融自身发展可能出现瓶颈,另一方面还可能引发严重的金融风险,国际上拉丁美洲债务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日本泡沫经济都是前车之鉴。

  反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把住了发展大局,稳住了发展大势,没有出现金融危机。正是因为三十多年的稳定发展,我们才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了国家落后的面貌,人民的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们国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如果能够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增长基础之上,再保持三十多年的稳健增长,那么我们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就有了基本保障。

  特别是2020年,第一个一百年接近的时候,全国实现小康,到那个时候中国将没有贫困人口,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梦想,伟大的事业,而且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能看到,我们也相信我们能够达到。

  所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越往后风险和挑战可能越严峻,其中金融风险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威胁之一。从顶层设计着手,完善金融监管,加强机制建设,是切实锁定和防范化解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有效保证。

  政策建议之二:加快推动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今年3月17号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方案的金融监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这里我仅对改革应遵循的原则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是金融监管改革宏观原则,我认为应该包括四个阶段,一是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要巩固执政之基,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框架,也是思考发展问题的最基本的逻辑和出发点。二是要坚持底线思维,保障金融安全,改革的总体原则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要发展思维,理论联系实际,改革的务实原则是符合中国国情。金融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培育一支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金融机构。四是要坚持强国思维,引领全球智力,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为中国梦服务的。

  金融监管改革的微观原则有四点,一是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二是要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三是要创造良好的监管环境,有利于金融机构发挥安全效应。四是要体现出市场化、综合化和国际化的原则,尊重市场化规律和市场主体的自主创新性,适应金融业综合发展的经营新常态,把握金融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建议之三:加强大资管行业金融安全机制建设。以资产托管机制为例,在微观层面可以说通过在投资人和投资管理人之间建立独立的第三方监督和制衡,能够有限的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保护投资者权益。在宏观层面有利于实现社会资金规范化运作,协助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从而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座的都比较熟悉,1998年公募基金在国内率先引入了托管机制,有效保障了公募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托管的机制下,公募基金从最初的不到100亿发展到去年年末的8.6万亿元,经历了多轮牛市,总体上保持了相对平稳的运转。虽然资产托管在管控金融风险、维护市场稳定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目前现在大资管行业的托管机制却不健全,泛亚事件、E租宝事件爆发,2015年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当中,对P2P网贷平台建立第三方存款制度,但并没有没有第三方机构的托管监控要求。所以说没有能够有效的避免平台的非法集资,私设资金池,以及恶意的挪用客户资金的风险。

  面对大资管行业的金融风险,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从相关的立法切入,通过针对性的金融监管和第三方的约束,切实锁定和防范化解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具体有三方面,一是建议人大要研究制定托管法,在国内资产管理领域实行统一的全托管制度。二是建议金融监管机构推动大资管行业的全面引入托管机制,形成资产、流程、产品全托管。三是建议大资管行业的各类金融机构,今天在座很多各位也要积极参与做好自律,为大资管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各位金融界的同仁,金融的属性也从经济范畴拓展为政治范畴。金融的本质也由术升华到道,大资管的生性代表着金融新兴业态的逐渐崛起,中国的金融人,在座的各位同仁更需要内在审视自己的价值取向,在工作当中深入思考,并践行符合中国利益的价值观,保证中国金融真正成为推动一系列国家战略的中坚力量,使金融真正成为一池活水,浇灌实体经济之荒,承载国家治理之望,担当民族复兴之任,谢谢


阅读: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