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专区
全球头号资管巨头注销在华私募资格 此举有何新布局?
来源:券商中国
作者:
2021-03-31

  3月30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近日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注销了其私募管理人资格。券商中国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注销私募管理人资格的原因是贝莱德正在为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和业务作准备。在此之前,贝莱德投资已注销多只私募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贝莱德从获批到注销私募资格,仅仅短短3年时间。作为曾经的狼来了,却有些水土不服,如今贝莱德全力奔赴新领域—公募基金,是否会迎来巨大发展?

  从获批到注销私募资格,仅3年时间

  作为全球头号资管巨头,截至2020年12月31日,贝莱德在全球管理的总资产达8.68万亿美元,涵盖股票、固定收益投资、现金管理、另类投资、房地产及咨询策略。

  3年前,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登记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获批时间为2017年12月25日,注册资本共200万美元。

  贝莱德在完成私募备案登记后,曾相继发行了三只私募基金产品,2018年5月备案“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基金1期”,也是贝莱德旗下首只境内私募基金,2018年10月备案“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基金6期”,2019年8月备案“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2期”。在注销私募管理人资格之前,公司管理规模在1-10亿元。

  从获批到注销私募资格,仅仅短短3年时间,贝莱德在中国布局发生巨大变化。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注销私募管理人资格的原因是贝莱德正在为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和业务作准备。

  数据显示,贝莱德旗下另一机构类型为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的贝莱德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仍在正常运营中,公司最新规模为0-5亿。

  此外,贝莱德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2020年8月,贝莱德作为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正式获批,成首家100%外资控股公募。监管信息显示,贝莱德基金管理公司于2020年8月21日获准设立,公司由贝莱德金融管理公司100%控股。贝莱德基金注册资本金为3亿元人民币,注册地为上海市。

  值得注意的是,3月25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重要的是要仔细审视大型资产管理公司构成的系统性风险,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她表示,指定某些非银行机构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可能是合适的。作为财政部长,耶伦担任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负责指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人选。耶伦表示,已经开始着手一个项目,来自资产管理公司的风险也在需要调查的问题之列。

  七成外资私募管理规模不足5亿

  有关统计显示,在贝莱德主动注销了其私募管理人资格后,截至目前,外资私募最新数量为31家,合计管理总规模在200亿元左右,高达七成外资私募管理规模不足5亿元,管理规模最高的外资私募也尚未突破50亿。

  其中,管理规模在20亿元至50亿元之间的私募仅有3家,分别是元胜投资、瑞银投资、德劭投资;另有16家外资私募管理规模在1亿元以下。显然,尽管这两年国内基金业蓬勃发展,但是外资私募备案进程放缓,并无新增证券类外资私募。

  从收益角度来看,根据从私募排排网数据来看,外资私募虽然在高收益方面并不突出,但是区间收益依旧可圈可点,在回撤控制方面显现出大机构的优势。

  在31家外资私募中,有7家外资私募披露了最新净值信息,但与国内头部私募相比,外资私募的收益并不突出。外资私募近一年平均收益26.58%,同期153家50亿规模以上国内私募平均收益为37.13%。

  虽然今年A股市场遭遇重挫,外资私募今年以来依旧斩获0.49%的正收益,同期50亿规模以上私募平均收益收益为0.80%。从外资私募正收益占比来看,有3家外资私募今年以来获得正收益,正收益占比42.86%,这也意味着近六成外资私募年内业绩出现亏损,而国内头部私募有六成以上获得正收益。

  对于外资私募业绩逊色国内头部私募的原因,外界评论多聚焦在:外资私募投资风格多为长线多头,考核周期较长(一般在3-5年),较少去做择时和风格轮动。另外,外资私募核心投研对国内上市企业熟知度较低,这可能是外资私募业绩落后国内私募的原因之一。不过对比国内私募,外资私募的优势也是较为明显,包括视野较广以国际视野全球布局,能灵活应用衍生品及对冲工具,以及量化高频交易技术发展时间较长等。

  3月25日,贝莱德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观点表示,将对中国资产采取战略性资产配置,并认为近期中国市场入市良机已现。

  贝莱德表示,中国在全球经济重启及政策正常化进程中领先,但近期由于市场担心通胀上升,导致中国股票市场热度骤减。同时,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对全球风险资产构成压力。不过,市场调整后,入场良机已经出现。

  股票方面,中国在全球指数内所占比重仍偏低,在MSCI“所有国家世界指数”(包括离岸股票)占比仍然较低。债券方面,中国政府债券仍具备吸引力。首先,中国将经济发展重心转向提升经济增长质量,长远来说有利于培育更多优质公司。其次,中国在实现气候目标方面有远大抱负,许多相关行业有望受益于气候政策。战术配置方面也看好中国资产,增持亚洲(日本除外)股票及亚洲固定收益资产,且在这两类资产中均侧重中国资产。


阅读: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