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孟一:我们进入到今天第一场圆桌对话,对话的内容是大资管时代的量化投资与对冲基金,我们邀请几位发言嘉宾,他们是来自:中国金融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礼华先生、华宝证券总经理刘加海先生;衷心建投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剑秋先生;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量化投资部总经理黄广先生。
我们看到既有保险公司,也有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我们正好是金融混业的形态,我这里有几个问题,结合今天论坛的主题,请嘉宾把自己的真知灼见提供出来。
第一个问题问一下陈总,我们知道每一家保险公司都非常有钱,在保险公司整个资产配置当中,你觉得对冲基金在其中的价值是什么呢?
陈礼华:
我在这里抛砖引玉一下,保险利用股指期货进行风险管理的积极推行者,我们合众是第一家真正入场做股指期货的,到目前大概占5%,为什么要搞中国金融技术研究院呢?我过去管过三个千亿资金,我深感在中国金融领域,孔子太多,鲁班太少,想法太多,办法太少,后来我们联合一批来自社保基金、保险、信托、银行、对冲基金的同道搞了中国金融技术研究院。有了股指期货这个工具,保险股票投资就不是完全的风险曝露型的,可以让保险公司变成有管理、有目标的投资,这个对保险来说太重要了。大家都说保险做期货不好,其实是错的。在市场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空投对现货进行保值。所以利用期指进行对冲和套保的投资是非常必要的。
在中国做一个相对来说量化选股和全额套保的投资,过去四年平均的战绩是10%到15%,这个对于保险来说非常好了。大家知道货币基金的收益虽然目前比较高,通过股票投资每年能获取10到15%的收益,我觉得这是很好的。
孟一:
陈总讲的突出保险资金的稳定,规模非常大,对市场流动性有比较高的要求策略。其实我们知道在保险公司,尤其是资产配置对市值管理资金进入到股指期货以后,股指期货持仓量出现非常显著的增长,从原来的6到7万手一天到现在的12万手一天,他们原来研发的策略慢慢失效了,改变了整个股指期货的波动率,包括国债期货银行的入场可能也会导致类似情况的发生。
接下来问一下来自券商的刘加海先生,华宝当时券商开发CPP的想法是什么呢?
刘加海:
我非常赞同陈总的观点,市场上推出这么多新的交易品种,很多专业机构希望把专业的品种互相结合。刚才主持人说了,CPP产品在期货市场投入像炸弹一样,把整个市场上专业思想发挥出来了。在衍生品出来之前或者是和股票挂钩的衍生品出来之前,跌的时候没有人赚钱,跌的过程也是赚钱的,股指期货出来之后客户的投资方式在变化。以前券商提供的系统,我相信在座的可能都做过,手机和电脑上基本上就那么几类软件,基本上买入、卖出、撤单、查询等等,这种情况下专业机构是没有办法发挥作用的,各个不同的股票之间,股票和股指期货之间的关系,没有办法用它的专业能力和模型判断。所以在这种角度下,我们也是基于这个,根据客户的需要,当时我们在研究市场是不是能够做一套不同的系统,这套不同的系统,能够让专业的客户真正发挥思想,发挥得思想是你的,不是我的,我是作为中介机构,我把中介的本份做好,当时我们在市场上选一个合作伙伴,我们做一套系统能够让专业的客户非常喜欢,我们从这个角度跟CPP合作,期货最受人喜欢,也做的最好,证券既然思想和技术水平在我们发挥在证券上对业务的理解,我们一起合作把这套业务做起来。从2011年一起接触做这个,一直到真正推向市场再到大面积用,一直用到现在,应该说确实有很多专业客户发挥了他们的投资能力,他们的模型非常有效,产品也非常好。
孟一:
我们知道CPP有非常大的优势,它的端口非常开放,然后让你来根据端口设计一些自己的模型架构。现在我们华宝所开发的CPP,你觉得最大的优势在哪里呢?
刘加海:
我们把专业的思想给客户,很多人问华宝量化做的不错,你们量化能赚多少钱,其实华宝真的没有做量化,我们做的是平台,我把所有能开放的接口,除了安全上,监管上不允许的,只要是监管允许的接口全给客户,客户自己发挥,你想展示你的策略,你是想用高频,还是想用速度的,还是想用自己程序化的,都选你自己的模型。交易所的行情,一种是对外正常广播普遍行情,还有代委托数据这种行情。通过这种行情,能让专业的客户通过数据的变化,能发现市场上行情的走向。我把交易所能提供给客户的或者说允许提供给客户的,我们原封不动的提供给客户,这种方式专业的人完全可以通过系统自动抓、自动判断,这样你的思想可以中国发挥。其实这个系统是非常开放的,也是非常自由的。
孟一: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兵法上有一句话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交易未动,IT先行。去年我们协助一些投资团队发起了基金专户的产品,当时用的IT产品实在是不行,相当于期货方面的产品,做完期货品种以后,成交回报都不知道,隔了很久才知道自己有没有成交,这个让投部非常头疼。
接下来我想问一下邵总,中信建投现在为什么做第三方服务,期货公司第三方服务一般专注于哪些呢?
邵剑秋:
我们在《基金法》修改以后就关注私募基金管理,我们认为私募阳光化是比较漫长的过程,所谓的私募阳光化可能从它的整个过程来看,目前从整个私募生存现状来看,他们可能更专注于投资,这是他们更擅长的。但是如果要让私募基金管理人像公募基金管理人那样很规范的运作,他里面有很多的服务需要完善。在私募阳光化的过程当中,实际上私募基金管理人,他们会享受到很多便利。最主要的就是,我认为私募阳光化使得私募基金管理人和其他的基金公司或者是信托,包括券商和期货资管,让这些管理人站在公平竞争平台上,包括对风险的控制、产品的选择、策略的设计和策略的实现。他们发行管理资产的规模,相对来说比现在通过基金和信托的渠道做三千万的门槛,可以获得一些降低。
还有就是他们管理的成本会降低,本来建一些通道走的话,基于这样角度考虑,我们希望让专业的基金管理人,包括做量化的或者不是做量化的,更加能够专注于他们的投资,我们可以提供除了投资以外的其他第三方服务,实际上这个理念在国外很早就有了,不单单为他们提供期货的服务,我们也可以为他们提供其他一揽子的服务,就是这个概念的有赖。
孟一:
中信建投相当于一手把握住资金,另外一方面能够把握住优秀的投部进行交易产品的尝试,带给大家保姆式的服务,我们觉得中信建投这样的想法也是目前期货行业很多公司想要转型大的方向。
第一轮最后一个问题是给太平洋资产量化部的负责人黄广先生,保险公司目前量化策略的开发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呢?
黄广:
谢谢孟一,我是去年下半年加入太平洋资产管理的,当时加入的契机就是公司的各个层面对量化投资已经做了比较长时间的调研,正好面临保监会对股指期货的放开。今天的会议特别好,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基金券商,我们做研究和量化的都齐聚集一堂,之前我在美国做量化投资。我具体讲一下我对衍生品,包括量化都是在选资在块能起到什么作用。最重要的作用,目前来看我们可以进行非常好的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刚才陈总有一个发言,其实A股整个资产容量是很大的,但是我们的流动性其实是不好的。特别是大家从8.16光大事件和后来A520成分股的调仓,我觉得这个并不是策略上或者是这些人很故意的做这些事情,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市场的流动性非常脆弱。
比如说十几个亿的增量基金,可以把整个指数能够拉到这么大的涨幅。从这个来讲,它往往也体现出我们在衍生品市场发展,还是在比较初级的阶段,体量这么大,参与的资金比较少,对保险来说更是这样的,当我们对市场的观念有变化的时候,可能对于流动性和管理,用现货的工具不是很方便。因为不光是资产规模比较大,而且市场容量本身成交量也是处于比较脆弱的阶段。所以期货能够给很好的管理流动性和风险投资,这点是比较重要的。
另外,对于量化这块,刚才陈总已经讲的很清楚了,我们追求的是低风险和中等收益的策略,量化对于保险资金来说是天然的吻合,本身量化对于风险,其他的策略可能是策略先行,其实量化策略是风险先行,本身在量化建模的过程中间,我们把风险因子的模型提前考虑,并且在整个优化过程中已经做了充分执行的过程,并且它非常有纪律性,它可以避免人为对市场比较情绪性的判断。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我觉得它跟保险资金本身投资的要求和投资目的是非常吻合的。
其次,我非常看好期权,期权非常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前我们对市场的判断其实是两个纬度,就是涨和跌。期权出来我们有五个纬度,期权可以非常充分的表达对市场的观点,不仅仅是涨跌,涨跌仅仅是一个纬度,它有很多其他的对市场观点的表达。期权最具有意义的,可能还是第二点,它能够大力的发展市场结构化的保底产品,包括中国的股民和散户都是很具有意义的,为什么我们信托非标的产品在过去几年这么火,其实它是刚性兑付,大家知道信用的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流动性风险,以及你看不清里面的资产风险。如果我们可以构架一个结构化的产品,让大家充分的享受到在下行风险的保护,相当于你买了保险,我觉得对于整个资本市场的结构,包括对主动投资的策略,对ETF,对指数基金策略都会产生非常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这可能也是在座的各位非常期盼的,让市场产品越来越丰富。
孟一:
谢谢黄广先生的解答,我个人有一点疑问,你和陈总都是追求规模大、收益中等,风险偏低的策略。我们知道量化策略,量化在金融交易当中的应用有几点,有一些人把量化当作设计策略,我们经常一些报告这是量化的应用。量化在成交当中,比如说避免非常强的冲击成本的出现,可能利用量化分别不同的时间进行入场。我们险资在进入市场设计当中,量化主要体现在设计策略方面,还是降低冲击成本方面,因为我们知道前一段知道有一个从华尔街回来的牛人搞了专门的量化基金投资证券,后来也是比较黯然的收场。对于你来讲,量化策略在证券投资当中具体的应用是怎么样的呢?
黄广:
量化策略怎么样跟现在的资产管理平台对接,我觉得主要是两方面的考虑,我在摩根大同之前,我在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当时我们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后来也对整个GIC投资框架产生很深远的影响。我们把α和β分离了,其实这个概念是非常聪明的,也是后来到了九十年代,从九十年代末成为很主流的产品,直接导致2000年对冲基金的兴起,在美国现在的格局,我们把β留给指数基金,把α留给对冲基金,指数基金是低成本的,α是高成本的,但是他很难获得。从这个来讲,我觉得可能是未来不管是保险资金,更多的是在资产管理行业的趋势,我们在β这块进行资产配置,长期来说配置要战胜单一策略。我们在配置过程中间寻求成本最低、最便宜的表达方式,也就是我们的ETF。从α的阶段来说,当然从β的配置,我们在GIC为什么能做这个事情,因为我们在美国市场的期货和衍生品市场非常发达,我们可以用股指期货复制所有的现货配置。当时我们用CDS利率期货复制整个信用债的指数,在美国信用债指数总共有5000多个公司,我用CDS复制所有的行业信用风险,包括用利率期货,用国债期货复制利率的风险,整个下来产生了流动性非常好的指数,我可以对整个行业进行调整,达到最小的冲击成本,这是非常具有意义的,因为冲击成本非常大,特别是对于大资金的运作。
在整个资配中的作用,我们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讲,策略越多元化越好,策略的相关性越低越好。比如说一百个策略,我们希望十个策略都是低相关性或者是负相关性,这样才能把我整体的风险降起来。其实α量化策略,在证券市场很大的特点,它基本上跟我们市场的β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已经把β部分对冲掉了,我们获得纯α这块,风险和收益是介于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之间的,它具有债券投资的风险,我们的风险跟两个A和一个A债的风险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的收益远远超过它,是它的两倍,这是非常好的配置产品。当资产配置的观念越来越多的被大的结构所接受,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我们做α,做量化策略会受到市场越来越认同的过程,对这块我非常有信心,并且我认为这是一个趋势。
孟一:
接下来我想问一下陈礼华先生,因为我们知道今天很多嘉宾都叫你陈院长,我们很想在此场合听到,目前中国金融研究院在从事什么样的研究呢?
陈礼华:
我刚才已经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了,做这个工作我感觉技术太重要了,我自己在一直不断的学习,每天都在学习。我觉得我们的电脑每天都要宕机,我的口号是每天从零出发。我可以侧面的解释一下这个事,马航的事我们转播了三个星期的假消息,我们写了无数的诗,我们发了无数的微信,我们点了很多蜡烛。但是美国人在1988年洛克空难的时候,他们在一周之内派了1千个技术人员,研究了两三百碎片,最后发现是利比亚的特工,最后让利比亚交出嫌疑人,后来对它进行了长达23年的经济封锁,武器禁运,所以我觉得技术很重要,但是这次马航事件没有任何技术方面的佐证,政府宣告没了,怎么怎么个没法,既没有碎片,也没有黑匣子。
我每次去华尔街的时候,一些很知名的大机构都非常热心,第一次开会的时候,他们居然不知道中国有基金业和资产管理这个行业。后来我们成立研究院的时候联合一批基金,包括银行、保险、社保、股权、基金,搞了高层智囊式的研究院,侧重研究前瞻性、高端性、技术性问题,希望能够给决策层提供智囊参考,同样也提供一些操作的参考,给学术提供研究的专题,去年刚刚成立,目前马博士任执行院长,我们也希望以后跟在座的华宝和期货界的各位领导,以及汉青学院合作,我们无论从招揽人才,助手,网罗接班人,理论和实践携手,学术和机构融合,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孟一:
其实人大的年龄真的很大,我记得是1937年,比我们在座任何一位的年龄都要大,在这样一个圣殿能够主持会议,也是我的容幸。陈院长今天一直在强调一句话,始终在强调孔子太多,鲁班太少,方法现在在中国金融行业当中相对来讲是比较罕见的,在你未来工作过程当中,你觉得什么样的方法体现在你对金融行业,包括对于金融交易的探索上。
陈礼华:
这样讲的话话题很多,比如说中信策略,在微信时代我们想尽量简洁的改一些干货,对冲有很多策略,在中国实际上你无法做空。我们希望上交所[微博]快一点开期权,有了期权各国的定价才会起作用。我们的理念和思想,这十年来我们都浪费在瞎侃上,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所以我呼唤中金所[微博]早点推出像500、800期权,残缺的市场绝对不可能到证券的价格。大家知道二级市场很冷,一级市场很狂热,从学生到80岁的老奶奶都在申购,市场没有纠错机制。所以我的想法是,在中国基金业五年从零发展到五千亿,我希望媒体和从业人员能够利用各种论坛呼吁早点把这个事解决,它看起来是个大问题,其实也是个小问题。我总觉得中国也许是体制的问题,大家希望高谈阔论,扎扎实实研究问题的人不多,我们愿意从技术入手,从草根做起,从实际问题的解决做起,当然跟我们的身份有关,如果决策部门多提供决策咨询,如果你在人大这样的机构任教,多写几份有质量的论文。总之别让市场像十年前一样,上涨幅度为零。
孟一:
我们金融行业不仅需要鲁班,甚至需要给鲁班发挥出他们才华的斧子和凿子。刚才刘加海先生提到券商的CPP,未来华宝交易系统发展的大方向,你觉得是不是有合并六国的感觉呢?
刘加海:
其实就像刚才说的,我就是提供工具的,像陈院长和黄总,他们都是做专业投资的。刚才说了讲量化和对冲方法有很多种,随着国内交易品种越来越多,都需要一个工具去实现。我们从这个角度,前面也说了,我们会构建这套系统,目的就是希望让专业的客户真正有自己的方法实现,如果没有一种系统做,刚才主持人也说了,应该说这些东西是专业机构最恨的,当时我们提的第一个要求,所有的信息都推给你,你发给我的东西我一定要准确的告诉你状态是什么,成交和不成交是什么,这些东西不需要你关心。
刚才主持人问到接下来的问题,我们会把这个链构建的更完整一些,个股期权出来以后对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定价非常有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现在一点点往下演化,到目前为止是不是第一家我不敢说,在座的专业机构想知道个股期权都可以跟我们的接口做测试。核心目的就是我把工具做好,让鲁班把自己的思想实现,把你的思想做好,价值发挥。再往下给和技术服务做一些具体的业务。
孟一:
你把人都吸引过来了,后面的延伸业务也会蓬勃的发展。你始终强调这个东西是在券商方面的应用,未来有没有想法,把它延伸到在期货方面的应用,其实现在有一些投部,他们不仅想做证券和期货,甚至包括非柜台的交易,他们的目标就是一年10%的年化收益率,如果银行这么低的风险而且能够实现他们的收益率干吗不错,未来CPP有没有延伸到大家目前不是特别熟悉的业务上面呢?
刘加海:
国内的很多监管机构和很多规矩特别多,现在有很多业务不让我做,现在有很多做法,我们跟各个机构合作。我们跟中信建投有合作,我们的专线也是通的。客户的策略和期限都是有的,他的现货通过CPP下到我这里,期货通过CPP下到中信建投那边,现在有很多私募的客户在我们平台上发一个私募产品,其实做一个比较高的收益率,大概是7%或者是8%,他用60%到70%的钱做现货,用30%到40%的货做期货,这些保证了很多优先资金的客户,他也实现了自己的投资价值。现在我们跟相关的金融机构之间达成比较好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关系能满足机构,它什么都要做,我一家满足肯定不可能,目的还是那句话,就是让专业机构发挥自己的作用。
孟一:
刘总始终有一种搭出大平台的概念。刚才我们提到中信建投做第三方的业务,第三方服务的问题和挑战你觉得有哪些呢?
邵剑秋:
让专业的投资机构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专长,专业的投资机构根据不同的分类,比如说有公募的资产管理员和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员,甚至是刚刚起步的私募资产管理人。他们管理财富的规模,包括策略的不同,他们所需要的多不同,这是服务第三方平台最困难的,我们单单就说他们这些客户共性需求的满足。
比如说私募这块,目前涉及到期货产品,如果他们使自己设计的产品有特色的话,他们会考虑到开放,实际上现在是不是有这样的结果,能够给他们提供重要的管理。在风险的控制上或者是产品设计的更专业,包括可能黄总这边设计的策略,我能不能给其他的客户提供,降低他们的成本。包括刘总这边提供的证券需要一些高频的行情,高频的交易速度,我怎么提供,我想最大的困难,实际上跟刘总遇到的一样,怎么样整合各家专业能够提供服务的服务商,一起给我们的财富管理人员提供大的平台。
孟一:
我们看到中信建投转型为财富管理公司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而且推进的速度也是很快的。最后一个问题问一下黄总,对冲基金在保险领域的限制和机会是哪些呢?
黄广:
对冲基金不单单是在保险,刚才陈院长也讲了,因为我们本身衍生工具的欠缺,其实在整个A股市场,对冲基金的多元化发展受到了限制。比如说刚才讲了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现在融资做的风风火火,但是融券准入门槛很高,成本很高,其实对于整个市场定价来讲,它没有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觉得这本身就是对股票的多空策略和市场中心的策略形成了很大的限制。期权这块的欠缺,其实会对衍生品的策略和对冲的策略也会有限制。
我还看好一点,我们已经在中国财富管理,可能在非常近的时期会进入全球资产配置的局面。因为从最近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性,大家对投资分散性的需求,我觉得我们会进入一个全球资产配置的时代。资金的流动,包括汇率的执行,包括货币兑换等等,我们可能在整个机制上和市场上,还需要比较完整的机制。所以我觉得今天参加圆桌论坛,对我来说非常受鼓舞,特别是我们华宝证券和中信建投期货,他们在做很成熟的模式,如果基础设施能够跟上的话,再加上我们的政策越来越开放,对于对冲型的产品,其实大家谈对冲都是谈虎色变,觉得是高杠杆、风险很大,其实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我们真的是低风险,不是高收益,我不觉得这个市场有低风险、高收益的事情,它是中等收益,至少它比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要高的品种,同时它是真正α的品种。在大家的努力下,我觉得市场肯定会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谢谢。
孟一:
谢谢最后黄总给我们做出总结一样的回答,其实我个人觉得市场当中有一些低风险、高收益的策略。但是我觉得提到过三个纬度,对于保险公司来讲,应该说九牛一毛的量,你们可能也不感兴趣,比如说类似于高频,包括量化都可以做到低风险、高收益,但是市场当中能够容纳的规模实在是太有限了。按照陈院长提的要求,最后留十分钟给所有与会的嘉宾,如果大家有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问一下。
提问:
我想问一下黄老师,太平洋会成立指数基金吗?
黄广:
我们肯定会引进和管理自己的指数基金,但是我们的管理跟真正ETF的管理是不太一样的,我们更多的是自我配置的功能,我们更加专注的是符合保险本身投资理念的指数型产品的设计。比如说像我们最近几年都在做的股息红利的策略特别好,因为我们要长期的持有,而且要在低位不断的买进,去选择价值非常到位,而且是高股息的股票长期持有,这对于我们来讲是很好的策略。我们需要设计股息价值的指数,现在市面上有一些红利指数(2963.8735, -0.64, -0.02%)等等,但是我们追求的可能不是真正的标准化指数,而是为我们自己量身订作的指数。并且我们会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对这个指数不断的改进和修改。
另外,其他的一些指数和产品,我们会采取现在非常流行的加强性的β产品,从这个方面来讲,这也是我这个部门很重要的工作,能够把指数的成本降下来,并且能够给公司的资产配置提供多元化的系列产品线。
提问:
刚才各位嘉宾已经提到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现在进入了全球资产配置的年代,我想问一下中国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海外对冲基金的时候有什么样的要求和风险上的考虑呢?
黄广:
现在其实通道已经存在了,因为我们前段时间,去年年底已经批准了六家QDLP,他们可以在中国正式募集人民币资产投向海外资产管理,我觉得这是很好的试点,因为QDLP第一批进来的,我觉得政策制定者和决策机构在这件事上有很大的功劳,第一批进来确实是全球非常好的对冲基金和资产管理基金,因为他们有长期的业绩记录,并且有非常稳定的收益。
全球资配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我们可能需要向现在QD所做的我们投一些被动型的指数基金。最起码今年A股表现不好,去年A股表现的也不好,从很经典的投资组合理论来说,我们降低了整个相关性系数,并且把整体风险也降下来了,从这个方面来说QD会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另外就是QDLP,我看好这块的发展,因为这块它真正把国外α部分带给了我们国内的投资者,我觉得这块可能意义比QD的意义更大。因为指数机构本身有一些渠道能够出去投,对于海外优秀基金管理人的筛选和选择,我觉得其实我们量化的技术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在国外用量化的技术来选择基金管理人,也是非常流行的趋势。所以从这块来说有更多的选择提供给国内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并且能够有利于我们整个资产配置,提高整体资产配置的效率。
提问:
我想问一下陈院长,是什么原因基于对市场的判断,你辞职现在自己来做,因为中国面临更大的转型,整个市场可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请教一下陈院长对市场将来的变化或者是趋势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陈礼华:
这是个隐私问题,这纯属个人的兴趣。当你事业上告一段落的时候,你也可以考虑实现一下你的理想,我只能这么回答。关于未来,我觉得它一定是生态的多样化,链条的全面化,层次的丰富化,工具的广泛化,未来应该是这样一个市场。其实工具多了以后对大家是有好处的,可以做更多的事情。目前关于蓝筹股出现罕见投资价值,你们为什么还不投的问题。我们换一个纬度,可能有更加不同的解读。现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比如说中农共建四家银行占到所有上市公司利润的50%,我们交的税收大概要超过所有上市公司贡献利润的总和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改变,改变的话需要从我做起,我愿意在这方面作为一个小小的蚂蚁,从草根实践开始,也许能给后来人提供很好的借鉴。
提问:
刚才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中金所提到了期权的问题,11月8号已经开始试运营了,我们关注的是期权的问题,在咱们交易的过程当中有没有路线图,什么时候能开始交易,这是市场上最关心的。
邵剑秋:
期权五个交易所都在准备,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微博],它的个股期权已经进行了全市场的仿真,中金所全市场仿真可能推的更早一些,大连商品交易所[微博],包括郑州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期权的仿真也在推进。目前从整个市场,包括会员单位技术的系统上来看,基本上都已经准备就绪了,可能一些相应的规则需要出台。按照目前的进展来看,技术准备基本上通过这一段的方针,应该在四五月份就绪,里面还涉及到做市商的规则,刚才刘文财博士也介绍了,在保证金的收取上会对做市商有一些优惠。具体的推出不太好说,我只能说应该在五月份以前,市场各个方面都做好了准备,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的时候推出,这纯粹是我个人的意见。
提问:
我问邵总一个问题,量化交易在股指期货上有一个饱和度,大家都量化交易了,股指期货肯定有一定的饱和度,邵总对这种客户如何服务呢?
邵剑秋:
我觉得任何市场都有流动性的问题,不管是股指期货或者是其他的品种,我想在我们设计交易策略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策略所运用的品种或者是品种市场的承载力,也就是市场的流动性。你说的问题,这个策略所使用的资金规模,我运用到现实中间冲击成本的问题,在这块作为我们来说,相对来说可能会提一些建议,根据你的策略,如果你愿意公开或者是相互交流的话,我们会有专门研究量化的团队,跟你这边进行交流沟通,看看策略使用了哪些品种,包括同一个品种,不同的合约也会对它的流动性产生影响,主要是涉及到冲击成本的问题。
提问:
期货和现货因为有套利,它们的交易接口,你们是怎么服务客户的呢?比如说我再上海期货的黄金,我又在上海黄金所做黄金套利,这种接口对于做量化的怎么来服务呢?
邵剑秋:
所谓的接口比较简单,上海黄金交易所,我们的股东已经是他们的会员,相对来讲他们的行情和下单的交易接口比较简单。作为我们来讲就是期货的中间商,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行情,黄金和白银的行情,以及他们交易的接口,我们也是比较容易能够向客户提供的,所以我觉得这不是很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