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123家基金公司旗下4000余只基金年报已然出齐。在去年下半年,市场上就有“买股票不如买基金”的说法出现,那么在2017年,公募基金共为投资者带来多少利润呢?又有哪些基金公司为投资者赚钱最多?《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根据Wind资讯最新数据统计,2017年全年,123家基金公司共为投资者带来3876.02亿元的利润,其中天弘基金、华夏基金等10家基金公司为投资者赚钱均超过100亿元。
考虑到基金公司盈利能力受其资管规模的影响较大,记者也对各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人均盈利能力这一指标做了筛选。通过对比基金利润总额与基金经理数量,《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发现,天弘基金产品去年实现利润567.5亿元,其人均产生的利润达到29.87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华夏基金:华夏基金产品去年实现利润223.41亿元,而该公司旗下仅有42名基金经理,人均产生的利润高达5.32亿元。
基金经理所管资产
去年为投资者赚3876亿元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12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4569只基金,截至去年底资产合计为11.55万亿元,在去年为持有人实现利润合计3876.02亿元,平均每只基金为持有人盈利8483.3万元,平均每1元钱盈利3.36分钱。从基金公司的角度分析,有113家基金公司在去年为投资者赚了钱,占比92.62%;另外,有9家基金公司则未能为投资者带来正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公司的赚钱能力出现严重分化,既有盈利达到567.5亿元的天弘基金,也有未能为投资者带来正收益的几家基金公司。去年合计利润超过100亿元的基金公司有10家,除天弘基金外,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分别盈利223.41亿元、201.7亿元,另有易方达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建信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和中银基金也斩获了超过100亿元的利润。而为投资者亏损的公司中,除2家亏损额超过20亿元外,还有4家基金公司亏损超1亿元,另有3家公司亏损超800万元。
另外,记者还注意到,4569只基金被1727名基金经理管理,平均每人管理着2.65只基金,在去年全年每位基金经理平均为投资者盈利2.24亿元。但是,由于各基金公司利润状况不一,不同公司旗下的基金经理人均赚钱能力也有着天壤之别。
华夏基金42位基金经理
人均为投资者赚5.32亿元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通过对比基金利润总额与基金经理数量发现,天弘基金去年实现利润567.5亿元,其人均产生的利润达到29.87亿元。其中天弘余额宝货币在去年的盈利就达到523.96亿元,无论是去年的盈利总额还是人均盈利都遥遥领先。
紧随其后的是华夏基金。具体来看,华夏基金旗下共120只基金,去年实现利润合计223.41亿元,而该公司旗下仅有42名基金经理,人均产生的利润为5.32亿元,位居众基金公司之首。易方达基金紧随其后,旗下39名基金经理管理的137只基金合计实现192.11亿元的利润,人均产生的利润为4.93亿元;除此之外,上证资管、建信基金、兴全基金、中加基金和永赢基金这5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经理的人均利润均超过4亿元。
记者通过观察华夏基金的年报发现,该公司旗下的华夏中证500ETF被动指数基金最能赚钱,该基金去年年底资产净值为8.67亿元,2017年实现利润54.81亿元,该基金的基金经理是荣膺。同时,该基金经理还管理着华夏MSCI中国A股ETF、华夏沪港通上证50AH、华夏上证主要消费ETF、华夏智胜价值成长。其中,华夏MSCI中国A股ETF去年实现利润0.66亿元、华夏沪港通上证50AH实现利润0.65亿元、华夏上证主要消费ETF实现利润0.86万元、华夏智胜价值成长实现利润0.13万元。也就是说,华夏基金的荣膺管理的5只基金均实现盈利,合计为投资者实现利润58.01亿元。
“受益于去年的结构性慢牛行情,公募基金整体收益再度刷新年度记录,货币基金也成为盈利的主打基金品种。在此背景下,那些货币基金规模大、基金经理较少的基金公司,人均盈利能力便凸显出来。”北京一位基金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基金经理的人均盈利能力这一指标,排除了基金公司资管规模这一因素影响,也能让投资者看到有哪些基金经理为他们带来了最多的收益。
16家基金公司去年管理费超10亿元 天弘、工银瑞信人均管理费包揽冠亚军
去年全年,太平基金的管理费收入达到5454.82万元,同比增长197倍
在2017年的结构性行情下,上证综指累计上涨了6.56%。而在上周刚刚披露完毕的基金年报中,《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统计发现,公募基金行业共计为投资者带来8145.04亿元的利润。但是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对他们的运营影响更大的,是他们在去年全年收取了多少的管理费。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发现,在2017年全年,拥有数据统计的122家基金公司共收取了549.38亿元的管理费,其中天弘基金等16家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超过了10亿元。考虑到各基金公司投研团队规模的不同,记者再从人均获得管理费的角度分析,天弘基金以2.35亿元的人均管理费高居榜首,工银瑞信基金则以5608.36万元的人均管理费位居第二。
基金公司管理费两极分化
天弘基金以44亿元高居榜首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根据Wind资讯最新数据统计,在2017年,公募基金行业收取的管理费总额高达549.38亿元,同比增长10.7%,再度刷新单年最高纪录。然而,记者却发现,行业管理费收入两极分化现象也较为严重:拥有数据统计的122家公司中,有16家管理费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公司,合计收取管理费达307.93亿元,占到行业2017年管理费总收入的56.05%;也有46家基金获得的管理费收入不足1亿元,合计收取的管理费仅为10.4亿元。
具体来看,天弘基金在2017年的基金管理费收入达44.72亿元,居行业榜首;易方达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嘉实基金和华夏基金该项收入规模同样都超过20亿元,分别为26.15亿元、25.80亿元、21.57亿元和20.35亿元。
除上述五家基金公司外,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博时基金、建信基金等11家公募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也均超过10亿元大关。
而管理费收入最低的基金公司是华宸未来基金,管理费收入为13.36万元;南华基金紧随其后,去年仅收取35.75万元的管理费。此外,还有格林基金、中航基金等7家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不足500万元,共有15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均不足500万元。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统计发现,与2016年全年相比,拥有数据统计的110家基金公司中有81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同比实现了增长,占比73.64%。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太平基金,该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在2017年增长了197倍,由2016年全年的27.54万元增至2017年全年的5454.82万元。除此之外,长江证券资管在2017年的管理费收入也增长了6.37倍,东海基金在2017年的管理费收入增长了5.06倍。
工银瑞信基金
人均管理费5608万元
考虑到各基金公司投研团队规模的不同,将各基金公司在去年全年的管理费收入进行比较似乎有失偏颇。为此,本报记者也统计了截至去年年底各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的数量,以此测算了各基金公司的人均管理费水平。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统计发现,截至2017年年底,基金行业共有1727名基金经理,按行业管理费总额549.38亿元计算,人均收取的管理费为3181.11万元。天弘基金以2.35亿元的人均管理费高居榜首,天弘基金旗下的52只基金在去年共收取的管理费44.72亿元,19位基金经理人均管理费达到2.35亿元;工银瑞信基金以5608.36万元的人均管理费紧随其后:工银瑞信基金旗下113只基金去年收取的管理费总额达到25.8亿元,而该公司旗下共有46名基金经理,其人均管理费为5608.3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天弘基金旗下天弘余额宝货币这一只基金的管理费收入就有40.56亿元,占该基金公司在去年全部管理费收入的90.7%。该基金目前由基金经理王登峰独自管理,自2013年5月份任职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以来,其任职总回报也有20.28%。
工银瑞信货币基金去年实现利润67.96亿元,收取管理费为5.82亿元,为该公司旗下管理费收入最高的基金,该基金基金经理为魏欣、杜海涛、王朔和谷衡。记者观察发现,工银瑞信基金旗下9只货币基金中,王朔和谷衡分别出现在5只和4只货币基金的基金经理名单中。记者统计发现,王朔管理的5只基金在去年合计实现利润127.84亿元,收取的管理费合计9.85亿元;谷衡管理的4只基金在去年合计实现利润140.04亿元,收取的管理费合计8.58亿元。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旗下的基金为投资者赚到多少钱对其影响不大,影响大的是其收取的管理费的多少,这才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上海一家中型公募基金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不过,通过观察基金经理人均为公司贡献的管理费收入,也能够反映出基金经理的个人价值水平。从这个角度看,工银瑞信基金旗下的基金经理人均为公司带来的收入最为可观。
34只低换手率基金近一年收益超25% 景顺长城系占8席
换手率对于股民和基民的意义截然不同:股票的高换手率可能意味着较多的投资机会,而基金的高换手率却可能暗含着较高的风险。换手率一直保持在低水平、业绩表现持续领先的基金,也一直是基金投资者追捧的对象。即便是FOF在选择子基金时,也会把基金的换手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重点关注了成立期满两年的主动偏股基金的换手率,去年全年,这些基金换手率为436.99%,平均不到3个月就会将持有的股票换一遍。记者进一步统计发现,在最近两年换手率均低于各自平均水平且在近一年收益率高于25%的主动偏股基金共有34只,而景顺长城旗下基金就占据了8个席位。
去年偏股基金
平均不到3个月持股全换
投资股市的投资者往往会把股票的换手率作为其选股的参考指标之一,若某只股票换手率较高,则表明其交易比较活跃,参与者众多,这可能是新资金介入或者股价出现大幅波动的外在表现。但是对于基金来说,高换手率往往是投资者警惕的一个指标。
基金2017年年报刚刚披露完毕,《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重点关注了成立期满两年的主动偏股基金的换手率。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今年3月31日,成立两年以上的主动偏股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下同)共有609只,这609只基金在去年的平均换手率为436.99%,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成立期满两年的主动偏估基金平均不到3个月会将手中的股票换一遍。(注:主动偏股基金的换手率=(期间买卖股票总金额/2)/期间持有股票市值均值)
据记者统计,去年全年换手率低于平均换手率的基金有390只,占609只偏股基金数量比为64.04%。其中基金换手率最低的是华商未来主题混合,去年全年换手率仅为40.39%,截至3月31日,该基金在近一年的收益率为-27.35%。基金换手率超过1000%的偏股基金有45只,记者观察发现,这些高换手率的基金规模都普遍较小,它们在股市的投资市值也相对较低,其中有14只基金的股票投资市值不足1亿元。
除此之外,记者也观察了这609只主动管理偏股基金在2016年的换手率。据Wind资讯统计,2016年这些基金的平均换手率为524.69%,2016年全年,这些基金平均2个多个月就会将手中的股票换一遍。2016年换手率低于平均换手率的基金有386只,占比达到63.38%。而同时满足2016年换手率和去年全年换手率均低于平均换手率的基金有318只,占比52.22%,已经超过一半。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选择基金时要警惕那些换手率持续很高、业绩表现持续落后的基金,这些高换手率的基金可能存在着追涨杀跌或流动性的风险。当基金遭遇赎回冲击时,基金经理可能会被动买卖股票,投资者也难免有所损失。
34只低换手率绩优基金
景顺长城坐拥8只
《证券日报》记者重点关注了在近两年换手率均低于平均换手率的这318只主动偏股基金的业绩。截至3月31日,上证指数在近一年内累计下跌1.29%,这318只基金中,跑赢大盘的有262只,占比为82.39%,超过八成。其中收益率超过25%的有34只,占比为10.69%,收益率超过30%的有13只。
从基金公司角度来看,收益率超过25%且换手率较低的34只偏股基金中,有8只基金为景顺长城基金旗下基金,其次,易方达基金和汇添富基金旗下也分别有5只基金位列其中。
《证券日报》记者观察这三家基金管理人在去年四季度的行业布局发现,景顺长城旗下基金在去年四季度提升了对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行业个股的配置,同时减少了对金融行业和电力行业的配置比例;易方达基金则在去年四季度大幅减少了对制造业的配置比例,对制造业的配置比例下降了7.56%,而对金融行业的配置比例增加了4.51%;汇添富基金的表现则比较平稳,对金融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配比例略有提升。
13只低换手率且在近一年收益率超30%的基金中,汇添富基金和易方达基金旗下分别有3只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旗下也分别有2只基金。
截至3月31日,在近一年收益率最高的是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该基金在2016年全年的换手率为115.65%,在去年全年的换手率为68.88%,在近一年的收益率高达38.71%。紧随其后的是华安策略优选混合,该进在2016年全年的换手率为509.2%,在去年全年的换手率为230.39%,在近一年的收益率也有38.01%。
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的基金经理刘彦春在最新披露的2017年年报中表示,在经济持续平稳增长、资金价格相对稳定的大背景下,专业投资人会有很多工作可做。他们不会依据宏观数据起伏大幅调整持仓结构,不会去猜测、更不会跟随市场风格变化,始终愿意伴随优质公司共同成长。行业竞争结构优化、投入资本产出变化仍然是他们主要关注的投资线索;消费服务、科技创新依然是基金经理最关注的投资领域。
华安策略优选混合的基金经理为杨明,他在刚刚披露的2017年年报中表示,今年的市场将继续成呈现结构性行情:优势企业盈利继续改善、市场份额提升,这些公司的股票如果估值合理,则股价仍然具有稳定上扬的中期趋势。而该基金也将继续按照投资价值、长线持有的思路,寻找传统和新兴行业中目标远大、长期专注、构筑了鲜明核心竞争力、业绩表现优秀而稳定,且股价合理或明显低于内在价值的企业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