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专区
肖远企:资管行业要做长期价值投资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作者:
2021-08-17

  7月24日,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2021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万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财富管理需求进入新阶段,资产管理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肖远企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对资产管理行业(以下简称“资管行业”)的看法。

  “做长期价值投资的表率”

  肖远企认为,资管行业要自觉做长期价值投资的表率。

  “资管行业要培育金融投资深度,普及长期、理性和价值投资理念,提高整个社会的金融素养。对投资者财富实施跨时期、跨市场的优化配置,在合理风险和期限水平下取得合理收益。这自然也要遵循金融规律,特别是风险和回报匹配原则,不可能制造一夜暴富的神话。在这方面,尤其要避免过度渲染超额回报,炒作非理性预期。”肖远企强调。

  他指出,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过去那种过度追求短期收益的模式已不可持续。今后增长动能将主要来自于科技创新、绿色产业、先进制造、基础设施等领域,这些都需要相当规模的长期投资。

  另外,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融投资需求不断增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他认为,资管行业在这方面有天然的资金和人才优势,可以集中长期稳定资金,探索跨周期投资模式,满足经济社会长期投资需求。资管行业要做市场的价值投资者,主动培育投资而非投机的市场氛围,将有限金融资源用到能增进经济社会福祉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中。

  “要始终敬畏受托职责”

  肖远企表示,资产管理是基于托付关系的服务,紧密联结多样化的受托投资与资产标的,中介属性比较复杂。资产管理人的身份是代理人,既不是资金持有人,也不是投资资产持有人,因此与生俱来就存在资产管理人和持有人之间的角色位移。既有灵活性优势,也埋下了风险隐患,关键在于是否能恪守受托管理的职责。

  “投资人把钱交给你管理,就必须始终保持对受托职责的敬畏。按照投资人利益优先原则,履行诚信、尽责的受托责任。”肖远企说。

  对于中低收入群体的财富管理需求,资管行业也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产品和服务。肖远企说,理论上,只要除去生活必需品支出以外,仍然有余钱的人群都有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因此,除了为高净值客户服务外,也应帮助中低收入群体管理财富,实现财富有效积累。帮助他们管理好财富是资管行业应有之义。

  他认为,财富积累是递进的过程,高净值客户也曾经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一部分,中低收入群体也是潜在的高净值客户。从成本收益比看,资管机构一点也不会吃亏。

  “要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投资”

  肖远企指出,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投资已成为全球重要共识。2006年联合国牵头制定了责任投资原则,强化了将“环境”“社会”“治理”,也就是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的理念。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ESG标准在全球重视程度被推向新高度,各项内容大为扩展。“环境”因素中,更关注生态平衡和生活环境清洁;“社会”因素中,更关注食品和日用品的安全性;“治理”因素中更关注企业在困难时期对员工的人性化关怀。

  近几年,我国资管行业发售了数以百计的投资产品,有些产品名称中已开始明确出现ESG字样。

  肖远企认为,资管行业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大对社会责任投资的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塑造和完善ESG投资体系,推动建立更明确定义标准,构建相关数据收集和统计框架。完善ESG评估方法,推动企业建立ESG的信息披露机制,全面提高社会责任投资的成效,在实现财务回报投资目标外,兼具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多层目标。

  “努力熨平周期性波动”

  近年来,非银行金融中介在包括资管等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金融活动,对金融周期乃至经济周期的影响方式,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肖远企表示,一是资产管理人投资的羊群效益放大周期波动。资管行业在规模快速发展后,管理人投资决策更容易受到从众心理影响,投资标的趋于集中。二是集中兑付造成的流动性风险加剧周期波动。资管行业的负债虽然具有来源广泛的优势,但众多开放式产品一旦遇到很大的集中赎回压力,在短期市场压力事件下会放大影响,集中兑付导致被动抛售资产和资产甩卖,可能就会触发金融周期逆转。三是可能同样存在“大而不能倒”的困境。当资管机构受托资产达到一定体量后会对金融市场资产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大型资管机构产品出现危机,也会显著传导到金融市场,进而引起市场恐慌和定价失灵,甚至引发更大范围的风险。

  肖远企认为,资管行业与经济金融周期的关系是一个新的问题,目前还难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因此,必须强化监测和分析,推动完善制度,遵循组合投资的基本规律,合理塑造投资预期,降低新周期性运行波动曲线,推动金融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稳定。

  “主动构建良性竞争格局”

  历史经验表明,过度竞争、恶性竞争都会扭曲市场参与者行为,最终危害市场秩序,损害利益相关者利益。要维持良性竞争,资管机构和监管部门需要共同努力。在实现市场充分竞争的前提下,引导行业向最优均衡靠拢。如何实现这种最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其中提高透明度十分重要。

  肖远企表示,资管行业的基础是委托代理契约。在良性竞争环境下,代理契约的内容和履约进展应该是透明的。任何一方都不应通过隐瞒欺骗等手段侵害对方的利益。然而,一旦市场处于恶性竞争状态,经营行为扭曲,资产管理者很可能为追求短期高风险回报,大规模投资于高风险资产。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往往会向委托人隐瞒或掩盖风险或投资明细。

  他指出,国际清算银行曾专门研究过资管行业竞争模式与金融市场均衡关系。在过度竞争环境下,资产管理人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损害投资者利益,扭曲金融市场的均衡价格。不完全契约理论认为,契约自身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总有一方会通过“剩余控制权”进行套利。

  因此,尤其需要完善制度体系,强化信息披露和销售匹配,对行业良性竞争予以规范和约束,培育建立一个有差异,有特色、相互补充的资管行业良好生态,维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维护好金融稳定,保护好大众利益。


阅读: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