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活动
公募基金产品的创新之路
来源:基金年鉴
作者:
2018-04-08

公募基金产品的创新之路

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3月27日,南方基金推出行业首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标志着公募基金产品正式启程。此后的二十年,可以说是公募基金产品与业务模式不断创新的二十年。一直以来,公募基金肩负推动普惠金融的使命,秉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资产管理本源,通过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及产品线的持续完善,从不同角度满足了投资者的内在需求。产品创新为基金行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并成为我国基金行业不断发展和壮大过程中的一条主线。回顾这一历程,我们分析总结了公募基金产品创新发展的几个重要趋势。具体如下:

一、投资标的和投资策略不断丰富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公募基金产品线日益完备,资产类别从最初的权益资产逐步覆盖债券、货币、商品乃至众多海外市场的资产;投资主题从全行业覆盖逐步发展到聚焦单一行业或典型主题;投资方式从主动管理逐步拓展至被动投资、量化对冲等;投资风格则衍生出价值、成长、平衡等多个类型。公募基金的产品开发思路也从最初的“先有产品再找客户”的模式发展到针对不同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推出专业的产品,其中,债券基金和避险策略基金是投资标的、投资策略与客户需求结合创新的典型代表。

债券基金实现了公募基金从权益资产向其他资产类别创新的第一步。国内首批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均为权益类基金,风险较高,2002年A股市场全年下跌17.5%,权益类基金盈利受到市场影响,新基金销售也陷入困境。这一严峻形势下,投资者更偏好能够带来持续稳定收益、低风险的产品。为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南方基金开发出国内第一只债券基金“南方宝元债券型基金”。由于该产品适应了当时的市场环境,是对公募基金投资标的种类的极大补充,因此,即使当时股票市场低迷,该产品募集规模达40亿,轰动一时。

避险策略基金通过投资策略创新,实现投资理财的攻守兼备。2002年-2005年股市行情持续低迷,类固定收益类产品受到市场欢迎。2003年6月,国内首只运用CPPI策略的南方避险增值基金诞生。CPPI策略基金将债券投资与股票投资策略相结合,并通过设置产品安全垫使得产品在分享债市收益的同时,也能很好的把握权益投资机会,实现组合收益的“下有保底、上不封顶”。这与当时投资者的低风险偏好和高收益诉求相契合,因而,南方避险增值基金首发规模超过50亿,成为中国基金业史上第一只提前结束发行的基金。同时,该基金在避险策略上的突破,丰富了公募基金的投资策略,在习惯于银行储蓄的投资者与公募基金之间架起了桥梁,使更多投资者得以了解并尝试投资公募基金。随着避险策略基金规模逐渐增长,潜在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防范,证监会于2017年1月发布《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更好地引导投资者对相关产品形成合理预期,进一步对该类产品做出了规范要求。

二、组织形式和参与主体关系日益多元

公募基金产品的创新还体现在运作方式等产品组织形式的发展,同时也体现在通过创新收费方式和完善费率结构来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管理人和基金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之上。

从封闭式到开放式,而后出现定期开放式,是我国基金发展的一条主线。无论是封闭式或是开放式,都是针对不同投资者的内在需求做出的创新。早期由于公募基金行业刚刚起步,基金的运作形式采用较为单一的封闭式。这种方式在后续的运作中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如长封闭期的设置无法很好地满足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因此,可随时申赎的开放式基金应运而生。2001年9月,华安创新、南方稳健成长等首批开放式基金正式成立。投资者可以通过每日申购赎回,对管理人形成激励约束机制。由此,公募基金行业逐渐发展成以开放式为主、封闭式为辅的产品形态。此后,具有固定封闭期的定期开放型基金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运作方式。定期开放基金在开放式与封闭式基金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一方面,从基金管理角度,降低频繁申购、赎回带来的流动性冲击,有益于提高基金投资组合的稳定性,投资的仓位也更加灵活;另一方面,从投资人角度,能够帮助投资者克服人性追涨杀跌的缺点,以长期价值投资的方式参与财富管理。

此外,分级基金通过在产品内部引入杠杆机制,成为可以同时满足三类具有不同风险收益偏好投资者需求的工具型产品。随着分级基金的发展,其产品结构相对复杂而产生的问题也得到更多关注,为进一步加强分级基金业务管理,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交易所出台了相关业务管理指引。又如浮动管理费模式的创新探索,是实现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与投资人之间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良好尝试。这些产品创新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了基金产品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三、交易方式持续优化

传统的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只能在场外进行,申赎模式单一。而上市型开放式基金(LOF)引入二级市场交易机制,为开放式基金开辟了新的投资交易渠道。从2004年10月行业第一只LOF南方积极配置成立以来,LOF基金产品不断丰富,投资策略包括主动和被动,资产类型覆盖股票、债券、商品。值得一提的是,LOF模式也是分级基金得以创新的基础。

而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又是对基金交易机制的一大创新,也是基金类型的一大丰富。ETF既可在交易所内实现实物申赎,也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使用现金进行实时交易,是便捷高效的指数化投资工具。第一,ETF采取实物申赎机制,跟踪指数的精度高,运作成本更低。第二,ETF通过一级市场申赎,二级市场交易可以变相实现T 0交易,给投资者提供了套利的机会,丰富了基金投资获利的方式。第三,ETF实时公布价格,每日公布组合,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程度更高。第四,ETF可以在二级市场实现实时交易,流动性更好,灵活度更高。第五,与一般基金相比,ETF的费率更低廉。2004年12月,上证50ETF的成立标志着国内ETF产品的正式推出。随后,市场上陆续推出了跨市场ETF、跨境ETF、债券ETF以及黄金ETF等多类创新型产品,投资范围逐渐拓宽,投资策略不断丰富。

并且,ETF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不断优化ETF产品生态。ETF联接基金的推出,解决了普通投资者由于资金量限制难以在一级市场申购的问题。2015年2月,第一只ETF期权即上证50ETF期权在上交所上市,标志着ETF产品生态的进一步完善,从单纯的ETF投资模式转向充分利用市场工具的多种策略百花齐放的投资模式。

四、跨界创新不断涌现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及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不断深化,公募基金行业主体也愈加多元化。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下,公募基金的行业格局也正在经历转变,利用多元平台跨界创新的举措和各类跨界合作产品不断涌现。

场内货币基金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和交易效率。此前,场外货币基金在申赎效率方面通常为“T 2”日可用,货币基金的现金管理功能也因此受限。而随着跨界合作产品——场内货币基金的问世,其可通过场内申赎,实现赎回款项的当天甚至实时可用。同时,从股民的角度来说,场内货币基金也可以实现投资股票和低风险理财的无缝连接,既能享受到利息,而且若二级市场出现投资机会,赎回时也可以马上进行股票交易。并且,场内交易型货币基金还丰富了货币基金获取收益的方式。由于场内基金交易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会有波动,也就带来了折溢价套利机会。

互联网货币基金出现,使得货币基金交易更加便捷,可以说,成为了全民理财的一种新方式。2013年,支付宝与天弘基金推出了“余额宝”,其背后是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这是第一只跨界合作的互联网货币基金;紧随其后,腾讯也推出了“理财通”服务,也从货币基金开启互联网与金融的跨界合作。其后,各网络平台上挂钩货币基金的“宝宝”类产品不断发展,改变了基金销售格局。通过网上平台进行销售和结算,是互联网货币基金的核心创新。相比以银行作为销售渠道的传统基金,互联网货币基金的便捷性更好,且交易实时到账,很好地契合了客户对流动性的需求。

紧随时代发展,公募基金积极探索更多领域的跨界创新。近年来,混合所有制改革、REITs、国企改革等成为投资界关注的热门词汇,公募基金将投资范围拓展到这些全新的领域。2014年嘉实元和首募100亿,提供了分享混合所有制改革投资收益的机会;2015年鹏华前海万科REITs取得30亿的发行规模,打开了公募基金投资不动产领域的窗口;2016年汇添富上海国企ETF首募152亿,开启了基金产品服务于国企改革的大幕。这些都是极具特色和探索精神的产品。

五、资产配置逐步成为新趋势

随着基金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产品数量的显著增加,公募基金开发了基金中的基金(FOF),为投资者提供解决方案型产品。FOF以基金作为投资标的,通过大类资产配置,精选基金组合,满足投资者资产配置、基金选择等需求。2017年10月,南方全天候FOF等第一批FOF的成立标志着公募基金进入资产配置新纪元。目标风险和目标日期是FOF的主要投资策略,目前,市场上已经发行了目标风险FOF,旨在通过稳定的资产配置比例满足投资者特定的风险偏好。2018年3月,证监会发布了《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明确了养老目标基金应该采用FOF的运作模式,并且需要采用目标风险和目标日期策略。目标日期FOF将会成为实现养老目标投资的重要产品载体。未来“投资组合的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随目标日期临近而自动递减”的目标日期FOF将进一步满足投资者动态资产配置的需求,实现“大类资产配置-基金组合构建-风险再平衡”一站式服务。目前,基金公司正在积极研究养老目标基金,并进行了产品储备,积极迎接资产配置新时代,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

创新,永远在路上。随着公募基金深入新的基础市场,引入新的投资工具,创造新的模式,公募基金产品创新将走进一个新的历程。公募基金行业也必将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改善客户体验,持续实现自我突破,更好地将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转化为广大投资者的理财成果,更好地助力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


阅读:1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