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览】
一、国际ESG动态
1.欧洲议会延长碳市场储备机制至2030年
2.欧洲议会修订“努力分担条例”,为每个欧盟成员国设定了具有约束力的年度温室气体减排量
3.欧央行发布金融资产气候披露报告
4.英国在绿色分类法中将核能列为“环境可持续”类别
5.拜登首次行使否决权,支持ESG规定
6.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探索改进财务报表中与气候相关的信息披露
7.全球证券借贷协会发布ESG证券借贷框架
8.Share Action发布资产管理公司责任投资报告
9.MSCI将取消数百只指数基金的ESG评级
二、国内ESG动态
1.2022年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降幅不到1%
2.香港联交所刊发《2022年上市委员会报告》
3.数字碳中和联合实验室成立
4.国家发改委就《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公开征求意见
5.生态环境部设立ESG专项机构,向金融等领域延伸
6.中国银行成功发行首笔海南自由贸易港离岸人民币可持续发展债券
【详细】
一、国际ESG动态
1.欧洲议会延长碳市场储备机制至2030年
当地时间3月14日,欧洲议会通过法案,将碳市场储备机制延长至2030年。作为欧盟碳交易体系内的企业可以通过购买配额来满足自身的排放,或者在完成减排目标的情况下把多余配额出售到市场。为保证碳配额供需平衡,欧盟委员会自2019年开始实施碳市场稳定储备机制。法案同时要求,各成员国应保证碳排放总额不超过其年度碳排放分配额度。
2.欧洲议会修订“努力分担条例”,为每个欧盟成员国设定了具有约束力的年度温室气体减排量
3月14日,欧洲议会(The European Parliament)宣布通过修订后的“努力分担条例(Effort Sharing Regulation)”,首次要求所有欧盟成员国到2030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将欧盟2030年的总体减排目标从2005年的30%提高到40%。将首次要求所有欧盟成员国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到2030年减排目标范围在10%-50%之间。
3.欧央行发布金融资产气候披露报告
欧央行发布报告,提供企业部门购买计划(Corporate Sector Purchase Program,简称CSPP)和疫情紧急购买计划(Pandemic Emergency Purchase Program,简称PEPP)下持有的金融资产的气候披露情况,帮助央行更好了解其投资组合中与气候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欧央行认为,气候变化是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监测。当前欧央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将气候风险纳入其监管和监督职责范围内,并在其投资组合中考虑气候相关因素。这些措施旨在推动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并为实现全球净零排放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欧央行的气候治理
欧央行通过其现有的治理结构,对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采取了综合治理方法。欧央行设立了气候变化中心,将欧央行不同部门在气候问题上的工作汇集在一起。欧央行执行委员(Executive Board)与欧元体系市场运营和风险管理委员会(Euro system’s Market Operations Committee and Risk Management Committee)一起对气候相关风险进行监督。
此外,欧央行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专注于将气候因素纳入金融资产购买流程。欧央行定期评估气候政策的效果,并在必要时对其进行调整,以确保资产购买遵守货币政策目标,并符合欧盟的脱碳计划。
欧央行的气候策略
在气候策略方面,欧央行制定了倾斜框架(Tilting Framework)政策。倾斜框架指环境表现更好的公司资产会获得更大比例的购买份额,而高气候风险的资产将受到限制。这一政策可以评估公司债券发行人的气候表现,确保将气候风险纳入投资组合中。
此外,欧央行将持续维护和发展其气候风险测量方法,以确保其具有足够的覆盖面和正确性。欧央行还计划不断审查并调整倾斜框架的参数,以确保这一框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同时提高披露的透明度,在投资组合的气候相关风险和环保足迹方面提供更多的信息。
欧央行的气候风险管理
在气候风险管理方面,欧央行采用多种指标,如信贷评级机构的评估、自主开发的气候评分工具以及碳足迹等,来评估企业部门组合的气候风险敏感性。
此外,欧央行在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绿色金融体系网络(NGFS)、碳核算金融伙伴关系指导标准和气候相关金融披露工作组(TCFD)的建议下,制定了一套共同的披露框架,以定义每个成员国的最低标准。欧央行还制定了气候压力测试框架,以测量气候风险对其资产负债表的财务风险影响。
欧央行的气候指标
在气候指标方面,欧央行采用了四个关键指标,分别是加权平均碳强度(Weighted Average Carbon Intensity)、碳强度(Carbon Intensity)、总碳排放量(Total Carbon Emissions)和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来量化投资组合面临的气候风险。加权平均碳强度和碳强度提供了标准化的计量,而总碳排放量则提供了投资组合排放量的绝对衡量标准。碳足迹可以对不同投资组合进行比较。
欧央行还计划设定中间目标,以便减少其货币政策操作中与气候相关的风险敞口,并与巴黎协定和欧盟的气候中立目标保持一致。
4.英国在绿色分类法中将核能列为“环境可持续”类别
根据英国财政大臣亨特Jeremy Hunt的说法,在英国即将出台的绿色分类法下,核电将被归类为“环境可持续”类别,并获得与可再生能源相同的投资激励,此举旨在鼓励私人投资。
这是亨特作为财政大臣的首次预算演讲的一部分,他在演讲中表示,核能将是“廉价和可靠能源的关键来源”,并且“增加核能力对于履行我们的净零义务至关重要。”制定绿色分类法的倡议由当时的财政大臣苏纳克于2020年发起,目的是提供一个共同框架来确定哪些活动可以定义为“环境可持续”,并加深对企业活动和投资对环境的影响的理解,同时支持向可持续经济的过渡。该法规最初计划于2022年底通过成为法律,但现已推迟到今年晚些时候。
英国的分类法倡议遵循最近通过的欧盟分类法,其中包括核能,尽管事实证明增加核能和天然气存在争议,一些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自己的可持续金融咨询小组反对将它们包括在内,并指出问题包括可能对循环经济、污染防治、水和海洋等其他分类目标产生不利影响,以及管理核废料可能带来的长期问题。
预算中其他以气候为重点的举措包括拨款200亿英镑以支持碳捕获使用和封存(CCUS)的早期开发,以及旨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其他措施。虽然可持续投资和金融组织对预算中以气候为重点的措施表示欢迎,但他们批评亨特没有进一步推动英国的净零排放努力,也没有解决响应美国和欧盟推出的主要清洁能源和工业计划需要,例如《降低通货膨胀法》和《绿色工业计划》。
5.拜登首次行使否决权,支持ESG规定
美国总统拜登首次行使否决权,支持美国劳工部与ESG相关的规定。该规定在2022年11月出台,允许养老金管理人在投资决策中考虑ESG因素。虽然,ESG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法规非常温和,甚至有点“弱”,只是“允许”考虑ESG因素,而非“必须”考虑ESG因素,但这仍遭到以共和党为主的美国反ESG阵营的抵制。因此,美国参议院以微弱票数优势推翻了美国劳工部的规定,他们认为考虑ESG因素会损害养老金回报,因此主张在养老金管理中“禁止”考虑ESG因素,而非“允许”。
拜登行使了总统任期内首次否决权,支持美国劳工部与ESG相关的规定。拜登在声明中指出,美国劳工部的规定保护了数以千万计的工人和退休人员的来之不易的储蓄和养老金,因为“很多证据表明,ESG因素对市场、产业和商业都有实质性的影响。共和党牵头推翻该规定,将使养老金管理人忽视相关风险,不仅无视市场规则,也危及工人家庭和退休人员的储蓄。事实上,诸如气候变化引发的实体风险和糟糕的公司治理都会对投资回报产生影响,共和党的做法将令退休金管理人不能考虑这些风险,而有违退休金管理人的受托责任。”
6.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探索改进财务报表中与气候相关的信息披露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 Foundation)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3月23日宣布启动一个新项目,旨在探讨公司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气候相关风险要求的潜在变化。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称,新项目是在对其最近的议程咨询的反馈之后进行的,议程咨询是董事会每五年就其活动和工作计划举行的一次公众咨询,其回应要求加强财务报表中与气候有关的风险的报告。
7.全球证券借贷协会发布ESG证券借贷框架
全球证券借贷协会(Global Alliance of Securities Lending Associations,简称GASLA)发布ESG证券借贷全球框架(Global Framework for ESG and Securities Lending,简称GFESL),旨在为证券出借方提供一个衡量借贷行为的ESG框架。
GFESL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涉及投票权、抵押品、跨境借贷、卖空行为和借贷链条。GASLA结合ESG与公司治理规则,分别对这些方面提出建议。
平衡证券借贷与投票责任
证券出借人除去借贷责任外,还可能作为股东参与公司决策投票,以便监管公司完成ESG责任。然而,在证券出借后,出借人需要平衡借贷行为和投票责任。
GASLA认为,证券出借人应当保证借贷行为不会影响到自身的投票责任,可以在必要时考虑放弃证券借贷收入收回证券,以便行使投票责任。一些监管机构也要求,证券借入方不可以为投票的目的借入证券,出借方也需要披露未收回的股份数量及其投票权利。
实施抵押品的ESG评估策略
证券出借人可以决定借贷过程的抵押品评估,除去参考对手方的信用风险外,出借人还可以将ESG策略纳入评估过程。例如在某些负面筛选的行业拒绝接收相关抵押品。
GASLA认为,证券出借人应该意识到抵押品也是其投资组合中的重要部分,既存在信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ESG风险。目前全球仍缺乏通用的筛选和分类标准,因此证券出借人可以制定符合自身标准的ESG策略,并将其应用在抵押品的评估中。
完善跨境证券借贷的治理
基于多个司法管辖区的证券借贷活动,可能导致参与者面对不同的税收义务,并产生治理风险。证券出借者应当评估借贷计划并接受税务建议,以便降低ESG风险。
各地区的监管机构已经要求证券借贷活动的参与者实施稳健的税收治理框架,以便识别、预防和报告潜在的税收风险。欧盟跨境税收指令、OECD税收多边公约等都可以解决这些风险。证券出借者应当了解这些税务规则,完成跨境借贷交易。
促进受监管的卖空行为
作为常见的市场行为,卖空(Short Sell)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为ESG服务,例如:卖空可用于对冲投资组合面临的ESG风险;卖空可以激励企业改变治理行为;卖空可以揭露包括漂绿(Greenwashing)在内的欺诈行动;
各地区的监管机构已经开始构建围绕卖空的治理框架和报告规则。欧盟制定了EU Short Selling Regulation来监管卖空行动,香港监管机构要求卖空者在执行卖空前需要已经借入证券,即支持Covered Short。这些受监管的卖空行为可以为金融市场提供有效ESG管理工具。
提高证券借贷链条透明度
在大多数金融市场中,证券借贷的参与者都是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因此其借贷行为可能受到利益相关者的ESG要求。然而一旦证券被借出,先前的证券持有人就不再具有所有权和控制权,因此无法保证后续信息的透明度,这为ESG政策的实施带来困难。
各国监管机构正在提高证券借贷的链条透明度,例如欧盟证券融资交易条例(Securities Financing Transaction Regulation)要求,证券持有人需要在出借证券后提供信息披露。亚太地区基于交易所的证券金融市场,如台湾和韩国,确保监管机构对证券借贷交易的参与者具有透明度。
GASLA认为,确保监管机构和证券持有人获得借贷链条的透明度至关重要,证券持有人可以根据自身政策和相关风险评估,将信息传达给代理机构,从而使交易对手遵循ESG标准。
8.Share Action发布资产管理公司责任投资报告
国际研究机构Share Action发布报告,对全球最大的77家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调查,以提供资产管理行业在责任投资方面的实践情况,并对不同的参与者(Asset Owners和Asset Managers)提出建议。
Share Action认为,全球经济前景受到越来越多环境、社会问题的影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金融业的重要一部分,在为投资者提供财务回报的同时,还需要参与责任投资,提供更多正外部性。
资产管理行业责任投资现状
Share Action在报告中,调查了资产管理公司在治理(Governance)、管理(Stewardship)、气候(Climate)、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和社会(Social)五个领域的责任投资实践情况。
在五个领域中,治理和管理的平均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社会和气候。生物多样性发展水平最低。各个领域的具体情况如下:
在治理(Governance)和管理(Stewardship)方面,三分之二的资产管理公司表示,董事会具有监督责任投资的职责,三分之一的公司为董事会制定了相关KPI。在管理方面,82%制定了环境问题的投票政策,81%制定了社会问题的投票政策,较此前56%和53%有所上升。超过一半资产管理公司已经通过减少投资(Disinvestment)等方式发挥主动影响;
在气候(Climate)方面,大多数资产管理公司还有改进的余地。22%制定了专门的气候相关投资政策,10%在ESG基金中考虑气候投资方法。53%设置了净零目标,22%公开发布了气候转型计划;
在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方面,资产管理公司的进展相对更慢。只有10%的资产管理公司制定了专有的生物多样性政策,另外34%将生物多样性包含在责任投资政策中。20%的资产管理公司监测公司在重要生物多样性地区的运营情况,但62%没有对生态系统保护提供承诺;
在社会(Social)方面,只有5%的资产管理公司制定了专有的生物多样性政策,另外51%将生物多样性包含在责任投资政策中。少数资产管理公司考虑了关键的社会主题,大部分仍集中在劳动力(86%)和公共卫生(61%);
资产管理公司责任投资情况
Share Action基于上述五个领域,对77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责任投资情况进行排序,并发现了如下特点:
欧洲地区资产管理公司表现最佳。报告排行前十名均来自欧洲地区,与欧洲对责任投资的监管要求更高有关;
排名靠后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模更大。排名后35%的公司管理着50%的资产,排名前30%的公司只管理着23%的资产;
被动投资的资产管理公司也可以在责任投资中排名靠前。尽管受到一定限制,但被动投资的公司可以采用责任投资;
责任投资发展建议
Share Action分别对资产所有者(Asset Owners)和资产管理者(Asset Managers)提出了建议:
资产所有者没有办法通过多元投资避免广泛的风险,因此实施责任投资是必然选择。资产所有者可以根据报告结果,加强对资产管理公司的尽职调查,并加强气候、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等方面的责任投资期望,通过资产配置选择责任投资占优的资产管理公司。
资产管理者需要在责任投资的发展趋势下,识别、管理和报告投资决策对可持续性问题的影响,并考虑设定净零目标和气候转型计划,加强责任投资政策。资产管理者还可以通过管理(Stewardship)对被投资公司产生影响。
9.MSCI将取消数百只指数基金的ESG评级
MSCI或将取消400余支欧洲ETF的ESG评级,并将下调逾1000支欧洲ETF的AAA(即最高的)ESG评级。
据《金融时报》报道,一份来自全球最大ETF供应商贝莱德的报告指出,获MSCI AAA ESG评级的欧洲ETF数量将从1120只锐减至54只,规模缩减超95%,而完全失去评级的ETF数量将增长18倍,从24飙升至462。
作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ESG指数供应商,MSCI此次对评级标准的收紧,或来源于监管机构们日益增强的“漂绿”监控。日前,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发布措辞强硬的警告,称目前指数供应商提供的评级信息质量很差,并将考虑扩大FCA对ESG评级供应商的监管职权。这一对ESG评级标准的收紧将于今年4月底生效,并将适用于全球所有ETF和共同基金。届时,专注于ESG的投资者们将面临更少的投资选择,也可能推动仍然保持顶级ESG评级的资产价格上涨。
二、国内ESG动态
1.2022年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降幅不到1%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0.8%。根据2021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2.香港联交所刊发《2022年上市委员会报告》
3月13日,香港交易及结算有限公司(港交所)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刊发《2022年上市委员会报告》,回顾上市委员会2022年的工作并展望2023年及以后的政策方向。ESG方面,联交所于2023年会着重将气候披露标准调整至与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小组(TCFD)的建议及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的新标准一致,预计于2023年上半年就此刊发咨询文件。
3.数字碳中和联合实验室成立
3月13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联合42家国家科研机构、知名高校、行业协会、领军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组建的"数字碳中和联合实验室"在京正式成立。由中国信通院开发搭建的碳核算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CAFS)正式发布。平台打造了企业碳核算、产品碳足迹和碳减排展示三大核心功能,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业提供从数据收集、核算、分析、优化到管理的一站式碳排放数字化服务,推动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碳核算体系。
4.国家发改委就《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公开征求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适应绿色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国家发改委组织修订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形成《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3年3月16日至2023年4月15日。
5.生态环境部设立ESG专项机构,向金融等领域延伸
3月17日,在2023亚太金融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张玉军介绍,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特别设立了ESG专项工作机构,积极支撑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向金融等领域有效延伸,更好服务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ESG创新实践。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会同专业机构开发完善绿色金融和ESG相关领域的各类标准,与银行、券商、公募、私募等各类基金广泛合作,创新推动聚焦生物多样性与ESG行动的新型公益基金,引导绿色投融资精准支持生态环保绿色发展、减污降碳,更好发挥ESG的资源配置杠杆导向作用。另外,广泛助力能源、汽车等相关行业和央企开展ESG试点示范。
2022年9月,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组织召开生态环境部、国资委、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出席的研讨会,在国内首次提出“ESG助力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就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跨部门合作,引导ESG健康发展等议题达成了共识。
生态环境部将在气候投融资、绿色金融等领域加强跨部门合力,引导和推动ESG在中国的健康发展。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金融工具,继续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推进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建设,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完善配套制度和相关技术规范,这将为探索构建与国际标准相衔接,且具有中国特色的ESG政策标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6.中国银行成功发行首笔海南自由贸易港离岸人民币可持续发展债券
3月20日,中国银行通过香港分行成功发行首笔海南自由贸易港离岸人民币债券。本期债券为两年期固息品种,发行规模10亿元,募集资金将使用香港分行在海南自贸港开立的自由贸易(FT)账户归集,用于支持海南自贸港绿色项目和社会责任项目。本期债券吸引高质量国际投资者踊跃认购,发行利率创今年以来中资同期限品种新低。
本期债券也是首笔同时符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可持续发展债券指引》(2021版)和中国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绿色债券原则》(适用于底层绿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海南自贸港可再生能源、可持续水资源及废水管理等绿色项目以及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社会责任项目,助力海南自贸港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
说明:以上内容根据网络资讯信息进行整理,仅供参考。
ESG咨询:010-8582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