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专区
全球ETP发展报告(2018)
来源:中证指数
作者:赵永刚 倩如 曼丽
2019-01-28

  一、全球ETP发展概况

  (一)数量和规模持续扩张

  截至2018年12月底,全球ETP数量和规模分别达到8204只和4.79万亿美元,资金流入5148亿美元,实现数量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张。自2008年以来,全球ETP市场持续10年资产规模净增长,规模增加4.02万亿美元。在追逐风险和规避风险互现的环境中,ETP资金流入始终保持正动量,这既是来自指数投资的趋势,又得益于ETP产品种类丰富,可以满足多样化投资需求。



  目前,ETP产品覆盖资产包括权益、固定收益、商品、另类资产、货币、资产配置等类别。其中,权益占比稳定在77%左右,债券和商品类分别占比约18%和4%,其他总体规模较小。2018年,权益类ETP资金流入3658亿美元,相比2017年有所下降,资产规模达3.71万亿美元;固定收益类产品资金流入1305亿美元,资产规模达8820亿美元。



  (二)美欧增速放缓,新兴市场崛起

  2018年,全球主要市场走势整体疲弱,投资者避险情绪大幅上涨。一方面,北美和欧洲地区ETP规模在2018年出现了小幅的下降;另一方面,伴随投资者分散投资组合,全球基金和专注于发达市场及新兴市场的基金迎来规模增长。



  美国市场资产规模达3.37万亿美元,占全球70%左右。资金流入共计3075亿美元,其中,权益和固定收益产品分别流入2068亿和981亿美元。2018年欧元区经济增速持续放缓,ETP市场也增速疲软,全年资金流入517亿美元,目前市场总规模为7800亿美元。

  近两年,亚太地区ETP市场实现了快速增长,2018年资金流入约1361亿美元,相比2017增加了199%,主要流入权益类产品。目前ETP规模达5116亿美元,其中权益类产品占87.3%左右,而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仅250亿美元,与美国和欧洲市场相差甚远,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



  中国市场备受关注。截至2018年末,全市场共有指数型产品669只,规模7544.8亿元。其中指数型ETF(不包含黄金ETF、货币ETF)共181只,规模3676.7亿元,较去年增加68%。北上资金、社保、保险、银行配置型资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持续涌入,使得今年成为中国市场ETF发展具有标志性的一年。未来随着FOF、养老基金进一步发展,以ETF为代表的指数化投资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三)产品竞争日益激烈,费率下行大势所趋

  近20年来美国共同基金费率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权益类主动基金费率水平从1996年的1.08%下降至2017年的0.78%,权益类指数基金平均费率从0.27%下降至0.09%。费率的下降趋势一定程度反映了投资者对成本的关注度提升。

  随着ETF规模效应的显现,很多公司选择适当削减费用;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更低的费用成为部分公司吸引投资者的手段,跟踪同一指数的ETF中,费率低的产品在竞争中更有成本优势。从近3年产品的资金流入来看,费率低于20bp的产品资金流入最多。



  二、新发和退市ETF分析

  (一)新发ETF数量缩减,规模增长

  作为全球ETF发展的风向标,报告重点以美国市场为例,剖析产品发行和产品创新的主要趋势。近3年来,美国市场每年新发ETP稳定在200只以上,规模从2015年不足100亿美元,升至目前的173亿。ETF数量和规模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和18%。截至2018年底,美国市场ETP产品数量为2212只,规模达3.38万亿美元。更为重要的是,产品策略创新同步推进,细分资产或市场得到最大程度的覆盖,多样化目标和更精确的风险敞口暴露可供投资者选择。

  2018年美国市场新发263只ETP产品,其中,29只为ETN,新发的234只ETF占美国存量ETF的11.41%。与去年同比,新发数量减少20只,但资产规模增长50.26%。



  (二)传统宽基ETF发力,SmartBeta步入稳定期

  1、各资产中新发产品策略分布

  从新发ETF来看,各个资产类别中40%以上的产品采用了SmartBeta策略,但资产规模占比仅为14%,连续两年下降;近30%产品采用了主动管理策略,跟踪资产规模占比12%;6%产品采用了ESG策略,跟踪资产规模占比升至3%;4%产品采用了杠杆/反向策略,规模占比进一步下降,不到1%。

  2、宽基与行业贡献增量

  新发权益ETF中,新发15只国家/地区宽基及规模产品,资产规模超过88亿美元,占同期新发权益ETF的62%。



  3、SmartBeta产品步入稳定期,聚焦适应环境的配置方案

  新发SmartBeta ETF产品数量和跟踪资产规模同时下降,虽然产品数量变动不大,但新增规模进一步缩减,扭转了在发行市场连续增长的趋势,相比去年数量减少3只,规模下降44%。



  2018年来,SmartBeta策略在ETF上的运用仍然围绕主流方向与角度,但可以看到,因子等策略的布局高峰已过,目前发行人的竞争焦点集中在为投资者提供适应投资环境的资产配置方案。



  新发的55只权益型SmartBeta ETF中,跟踪资产最多的为多因子策略,规模约5亿美元,涉及高股息、质量、价值、动量、低波动等因子。其中,John Hancock Multifactor Emerging Markets ETF(JHEM)、Motley Fool 100 Index ETF(TMFC)和Global X Adaptive U.S.Factor ETF(AUSF)规模较大,分别为2.8亿、1.3亿和1亿美元。

  新发行产品中资产规模跨越1亿美元的有6只,其中最受欢迎的是John Hancock Multifactor Emerging Markets ETF(JHEM),根据市值、相对价格和盈利能力选股及确定权重,吸引资产规模2.8亿美元。



  (三)主题型产品未达预期,AI产品需要逻辑验证

  2018年的新发ETF中出现了更多的风险敞口相对狭窄的产品,并收取相对高昂的费用。但从市场反应看,未获得较好的资金青睐。

  2018年新发主题ETF 32只,资产规模约4.1亿美元,数量和规模同时上升,大型ETF发行人对风险敞口相对狭窄且市值加权的主题ETF发行参与热情不高,多为特色或者新晋发行机构。主题产品主要关注新兴科技(电动汽车、互联网、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生活方式(在线零售、电子游戏竞技)、电子商务等。

  截至2018年底,新发主题ETF规模均未突破5000万美元,仅Indxx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ig Data IndexERShares Entrepreneur 30 ETF(AIQ)资产规模超过3000万美元,新发产品进一步陷入困境。

  值得关注的是,继2017年专注于人工智能方法选股的AI Powered Equity ETF(AIEQ)上市后,12只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ETF上市发行。



  全年来看,合计资产规模为1.9亿美元,除AIEQ和DRIV外,资产规模不及1000万。这表明人工智能在金融市场的应用还需要更长周期的验证,而且最为重要的是投资逻辑的解析和重现是其应用的主要障碍。

  (四)受ETN影响,退市ETP再次刷新纪录

  2018年美国市场共有来自32家发行机构的154只ETP产品退市,超过2017年的136只,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其中,ETN有65只,因对ETN产品系列改造,巴克莱在4月关闭了超过50只ETN,部分产品已推出相应替代产品;ETF有89只,较去年减少40只,值得注意的是退市ETF中有2只为当年的新上市产品,分别1月、2月发行的固定收益和主动管理的股票ETF。



  退市权益ETF的数量较上年减少43只,主要为SmartBeta(29)、宽基/规模(2)、主题(5)、主动管理(7)、杠杆/反向(2)和货币对冲(9)。SmartBeta ETF领域过去几年来经历了新发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部分跟踪资产规模较小的ETF面临退市压力。



  三、特色ETF产品解析

  (一)SmartBeta ETF渐趋稳定,创新重独特策略

  自2005年SmartBeta首次提出后,该类产品在14年间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备受市场关注。所谓SmartBeta就是基于透明的规则,以量化选股或非市值加权为主要表现形式,实现捕获特定风险敞口、获取更好的风险调整收益、改进组合分散化等目标,是一种介于传统市场Beta和Alpha之间的Beta策略。

  目前,美国市场SmartBeta ETF有1022只,资产规模约7773亿美元。从资产类别来看,权益型仍然主导着该领域的创新与发展。美国市场权益型SmartBeta ETF共801只,资产规模7500亿美元,占绝对优势;自2007年固定收益领域出现了第一只SmartBeta ETF后,美国市场的80只产品合计吸引了129亿美元的资产规模。



  1、市场步入稳定期

  从规模来看,整体趋于平稳,呈现数量高速增长但募集规模越来越小的情况。2011年之后,SmartBeta ETF规模趋于平稳,虽然新发数量很多,但整体规模不大。2017年,新发的147只SmartBeta ETF规模仅有52.38亿美元,而2018年新发数量降为122只,市场发展步入稳定期。产品创新开始注重通过独特投资策略来满足投资者需求,如借助主动量化模型,或加入投资经理的审慎判断等,但整体规模不大。目前有29只产品采用主动管理策略,其中12只于2018年上市发行,但单个产品规模非常有限。

  2、多因子和基本面策略是最受欢迎策略

  2015年以来,多因子和基本面策略是新发ETF数量和规模最集中的细分领域,占比分别为55%和18%,多因子策略有效改善了单一因子高度周期性的回报特点,处于高增长阶段。此外,自发行上市以来,等权、多因子和红利策略规模提升超过150%。



  从新发SmartBeta ETF的选样和加权方式来看,多因子、基本面、基于ESG等原则及市值排名选样策略最受欢迎;在加权方法上,多因子、分层和等权是采用率最高,但是采用专有方法、多因子和市值加权的产品规模较大。


  自2011年以来,多因子策略一直是股票SmartBeta ETF最主要的发行策略,但在2018年数目骤降,基本面策略产品重新占据绝对优势。此外等权策略的发行也不断持续。红利策略在近5年发行数目较少,但由于早期的先发优势,在规模上占据着统治地位。

  (二)主动管理ETF:发行迅速,值得关注

  自2008年美国市场第一只产品推出以来,主动ETF发展一直不温不火,但2018年却成为增长最为确定的细分领域。截止2018年底,共有257只在美国上市的主动管理ETF,资产总额达695亿美元,其中主动权益ETF94亿,主动固定收益ETF544亿。相比2017年底,产品数量增加了50只,规模增加了238亿美元。总的来看,主动ETF呈现如下特点:

  1、产品发行维持较快速度

  2018年,美国市场共有28家公司合计发行68只主动管理ETFs,占新发行ETFs总数量25%。

  2、固定收益规模遥遥领先

  主动管理ETF中78%来自固定收益,而资产规模最大的10只主动管理ETFs中有9只为固定收益ETFs。2018年新发的24只固定收益产品规模约11.3亿美元。



  3、短久期固收ETF受追捧

  截至2018年底,主动管理ETF规模前4的产品全为短久期固定收益ETFs,2018年全年资金流入前10的主动管理ETFs中也有8只为短久期固定收益ETFs。

  4、权益类产品发展缓慢

  部分机构主动求变。2018年主动权益ETF数量明显增长,发行了35只产品,但规模约7.5亿美元。相对于固定收益类产品的蓬勃发展,主动权益一直发展缓慢。主动的ETF高费率和高度透明性制约了该类产品的发展。目前主动管理权益ETF发展较好的往往在一些奇特且小众化的领域,这些领域蕴藏着一定的投资机遇。此外,AI等新兴技术应用于ETF促进了产品的创新发展。

  5、非透明成为努力方向

  近年来,随着流入ETF的资金逐渐超越主动管理基金,许多资产管理公司开始迫切地寻求主动管理与ETF的结合,而透明性问题导致当前的主动管理ETF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非透明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三)固定收益ETF:主动管理与SmartBeta策略带来增长

  1、短久期债券成为“避风港”

  2018年市场风险迅速蔓延,在暴跌的市场环境中维持稳健的短期ETF成为热点。短债和超短债ETF全年资金流入分别为353亿美元和285亿美元;从资产规模最高的ETF投资范围来看,短期债券排名上升,中长期债券、高收益债、优先股排名下降,反映了2018年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

  2、发行提速,产品“吸金”能力有限

  2018年新发固定收益ETF 57只,同比增长14%。其中,下半年发行37只,发行明显提速,但资产规模普遍有限,规模为21.54亿美元,占存量规模不到1%,固定收益ETF市场上的“二八现象”仍未改变。



  3、主动管理与SmartBeta策略关注度进一步提升

  截至2018年底,美国市场共有77只固定收益ETF采用SmartBeta策略,累计资产规模约129亿美元;98只采用主动管理策略,累计资产规模约544亿美元。

  2018年新发ETF中,24只为主动管理型ETF,超过以往各期,且主动管理ETF平均单只规模为0.47亿美元,在所有类型中募集规模最大。其余16只为SmartBeta ETF,2只为ESG ETF,传统的指数型固定收益ETF仅占比26%,规模占比14%,新发占比进一步下跌;传统固定收益ETF产品布局已较全面,竞争逐步向主动管理和SmartBeta ETF延伸。

  主动管理与SmartBeta策略在固定收益领域的关注意味着ETF开始在管理期限风险、控制总体风险,并增加投资组合的流动性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四)ESG:大型发行人试水,产品稳步发展

  1、ESG产品稳步发展

  2018年美国新增ESG ETF产品16只,总规模5.5亿美元,保持了2016年以来连续3年的发展态势,截至2018年12月30日美国共有ESG ETF 50只,总规模57.88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

  2、ESG组合构建呈现出更加独特的角度

  ESG组合构建考虑创始人经营,董事会成员性别多元化等;大型发行人纷纷试水ESG领域。



  3、ESG产品发展空间较大

  从产品格局上看,ESG整体相比单独的E、S或G投资是近年来的主流,其更适合作为资产配置工具的优势显现。

  四、ETF发行人

  (一)格局稳中有变,新发行人竞争踊跃

  1、新发行人竞争踊跃

  2018年,美国市场ETF发行人达到105家,相比2017年和2016年分别增加了11家和30家。其中,2015年以来首次发行ETF的发行人,如Goldman Sachs,Principal,Pacer目前规模分别为102.15亿、30亿和32.2亿美元,增长非常迅速。



  2、发行人集中度稳中有变

  在美国市场中,BlackRock、Vanguard、State Street旗下产品分别为344、80和140只,规模分别为1.34万亿、8500亿和5680亿美元,市场份额占比81.54%,相比2017年份额下降0.69%。

  前10大ETF发行人,发行产品和规模分别为1288只和3.25万亿美元,市场份额分别占58.23%和95.15%,集中度较高,相比2017年变化不大。

  其中,Invesco、BlackRock、Mirae Asset Global Investments、JPMorgan和First Trust新发ETF数量位列前五,分别为21、18、13、11和11只。Top 10发行人的发行数量占新发ETF数量的二分之一,集中度与往年基本持平,但是Top 10发行人内部集中趋势明显上升,JPMorgan和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分别以89.7亿和31.8亿美元位列新发ETF合计资产规模前两名,其余发行人的资管规模都在10亿美元以下。



  3、发行人产品集中在权益和固定收益

  从前20大发行人来看,整体权益和固定收益产品占比为80%和20%,绝大部分发行人的产品以权益类ETF为主。



  (二)发行人产品特色布局

  从发行人的产品布局来看,SmartBeta类产品成为宽基指数之外的重要的类别。

  对于老牌ETF发行人,虽然市值加权产品仍在主导地位,但在新产品方面也有广泛布局。BlackRock、Vanguard、State Street旗下非市值加权的产品规模分别为2140亿、1140亿和580亿美元。在布局上也各有不同。Blackrock在多因子、红利、基本面、动量上具有布局,其动量因子ETF是最大的动量ETF;Vanguard主要集中在多因子,其1140亿产品都为多因子加权产品。State Street在红利和等权方面产品合计超多360亿美元。

  对于中等规模发行人更是将SmartBeta产品作为重点布局和赶超的方向。从加权方式来看,布局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分层加权、红利、等权、基本面、低波动等。Invesco是较为积极的发行人,近年来通过品牌整合和收购,目前旗下非市值加权ETF超过1200亿,占比超过95%。其中分层加权、等权重、基本面、低波动分别为680亿、170亿、150亿和120亿元。

  还有部分发行人集中突出在某一特色领域。如WisdomTree聚焦红利,规模超过280亿美元,First Trust的分层和等权ETF超过320亿美元,Goldman Sachs发行的权益ETF产品全部为分层加权。



  (三)规模增量和增速较好的发行人

  1、大型发行人各具特色,SmartBeta占比逐渐提升

  同2015年相比,BlackRock、Vanguard、SSgA规模分别增长了5090亿、3683亿和1515亿美元。在上述增量中,40%左右来自于SmartBeta等创新产品的贡献。

  BlackRock在SmartBeta领域多样布局,其多因子、红利、分层、专有技术、基本面、动量等相比2015年分别增加了538亿、118亿、154亿、68亿、78亿和69亿美元,增长率惊人,是传统发行人中在创新产品方面布局最广泛且发展态势最好的机构。

  Vanguard做法有些不同,没有多样化布局,而是完全聚焦在多因子ETF,与2015年相比,规模增加了525亿美元。



  2、中型发行人增长主要来自SmartBeta

  对于中型发行人,来自于传统的宽基等市值加权产品增量较少,规模增长主要来自于SmartBeta类产品的增长。

  如Invesco,其规模同2015年相比增加了415.3亿美元,其中88%来自于SmartBetaETF的规模增长。其分层、等权、基本面、波动率、红利、专有等ETF规模分别增加179.6亿、43.5亿、35.4亿、53.7亿、20亿和32亿美元,呈现出多样化布局和发展的局面,而且发展势头强劲。

  从中型发行人的产品规模增长来看,虽然缺少宽基等ETF,但是通过产品的侧重、特色布局、明确定位,上述机构都获得了各自的发展空间。



  3、小型发行人个性化设计

  小型发行人虽然整体处于劣势,市场影响力也不大,但是也涌现了很多规模增加在20-40亿美元的公司,

  同大型和中型机构相比,小型发行人没有资源广泛布局,因此多集中在某一特色领域,从已有的规模增长来看,是具有可行性的,而且发展也好于预期。



  五、ETF机构投资情况

  根据Greenwich Associates的《2018机构投资ETF报告》,目前ETF已经被机构投资者广泛使用:一方面,使用群体在不断地扩大;另一方面,目前已经使用ETF的机构在使用方式上更多样化:

  (一)获取beta暴露

  ETFs越来越受欢迎,一部分原因是它们提供了一个灵活beta暴露的有效来源,并且可以覆盖不同市场领域,例如新兴市场、债券、商品等,而投资者本身未必深耕于这些领域,ETF可以作为获取相应市场暴露的有效工具。除了ETF,机构投资者使用了各种不同工具来获取beta暴露。例如约60%的调查对象使用指数基金或共同基金,约43%使用专户,35%使用期货。而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将ETFs加入其投资工具之列,大部分情况下,ETF与其他投资工具结合起来使用,也有30%的调查对象表示,ETFs正在替代投资组合中的其他工具。

  调查显示,被替代最多的是主动型共同基金,这与整个市场关于被动打败主动以及alpha可持续性的争论不谋而合。此外,很多机构投资者使用ETFs代替个股和债券、指数基金、专户产品以及期货等,使用ETFs能够更好地对投资范围进行准确覆盖,同时又可以明显地节约成本。

  (二)构成权益类与固定收益类投资组合

  从调查结果来看,90%以上机构在其国内权益组合中采用了ETFs,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对国内市场的波动性担忧,许多投资者希望分散投资组合,这导致在全球发达市场权益组合中使用ETFs的机构投资者比例上升至77%。同时,投向欧洲市场、亚洲市场以及新兴市场的权益组合中使用ETFs的比例也大幅上升。

  从固定收益领域来看,机构投资者需要调整其投资组合以适应当前上升的利率环境,加上越来越细化和复杂的债券类型与策略产品推出,刺激了市场对固定收益ETF的需求,这成为ETF未来重要的增长方向。根据调研结果,机构投资者几乎在所有固定收益产品组合中增加了对ETFs的使用,尤其是全球信用债以及国内投资级债券组合。对于市场流动性的担忧也促进了对债券ETF的使用。此外,在MBS、ABS等新型产品领域中ETFs的使用比例均有较大的提升。

  (三)作为战略配置工具

  在机构使用ETF之初,对ETF投资的资金量很小,主要进行的是“战术”性操作。而随着ETF在投资中的高效性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战略”性使用ETF。例如在核心卫星策略构建中使用ETF组成核心组合的比例上升至2017年的70%,这主要是因为核心组合往往持有期限较长,而ETF具有低成本和税收优势。

  此外,有55%的调查对象使用ETFs来实现组合分散化,因为对于某些未来预期收益不高的领域,如果采用费用较高的投资工具会带来成本负担,而ETF具有费率低的优势,是完成对相关领域分散化投资的有效工具。其中,单个国家ETF将是重要需求方向,因为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具有估值优势的新兴市场资产。

  随着“战略”性配置逐渐成为主流,机构投资者的平均ETF持有时间也变得更长。大约三分之二的调查对象平均持有时间超过一年,而持有时间超过两年的调查对象占比上升至56%。

  (四)SmartBeta产品获青睐

  调查对象中使用非传统市值加权/SmartBeta ETFs的比例从2016年的37%上升至2017年的44%。促使该部分需求上升的部分原因是机构投资者对于市场波动的担忧。SmartBeta ETF的机构投资者中有62%都使用了最小波动率策略ETF,使得这类产品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品种。

  机构投资者也投资了其他各种因子策略ETFs,当前SmartBeta ETF的机构投资者中有一半使用了单因子ETFs,53%使用了多因子ETFs。SmartBeta债券ETFs的使用比例上升了18%,目前有四分之一投资者使用。对于行业SmartBeta ETFs的使用从2016年的20%上升至2017年的28%。

  (五)构建多资产策略组合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资产管理人为客户提供多资产策略基金以寻求超额收益的新来源。机构投资者在主动策略中使用ETFs的最典型例子便是多资产策略。调查对象中,62%的机构投资者在多资产策略中使用了ETFs,而这一比例在2015年仅35%。随着多资产策略在全球范围的日益发展,机构投资者在多资产策略中使用ETFs成为了ETFs的重要需求领域。在这些多资产策略基金中,ETFs的投资权重也从2016年的54%上升到2017年的58%,这主要是源于主动基金的费率较高,导致其权重占比从16%下降至11%。


阅读: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