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专区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
来源:中国理财网
作者:
2021-08-16

  2021年8月13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显示,截至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5.80万亿元,同比增长5.37%,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到6137.73万个,较年初增长47.45%,其中个人投资者达到6114.09万人,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37.51亿元。

  与此同时,业务转型进展显著,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0.39万亿元,占比近八成,同比提高23.90个百分点;保本型产品持续压降,截至6月底存续余额0.15万亿元,同比减少90.68%。

  在投向方面,截至6月底,银行理财产品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其中投向债券类资产19.29万亿元、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3.75万亿元、未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资产1.17万亿元,实现理财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效对接,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报告》显示,2021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净值化转型进入冲刺期。在资管新规与理财新规确定的监管格局下,银行理财积极调整发展理念与方向,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将加速退场。总体来看整改进展情况符合预期,2021年底前绝大部分银行将完成整改。对于个别银行存续的少量难处置的资产,银保监会将按照相关规定纳入个案专项处置,持续督促相关银行综合施策、积极整改,尽快全部清零。理财产品市场格局和观念氛围将从根本上发生转变。

  以下是报告全文:

  摘要

  2021年上半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行业市场机构的努力下,我国银行理财市场高质量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累计新发产品2.55万支,累计募集资金62.41万亿元,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37.51亿元。截至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5.80万亿元,同比增长5.37%,银行理财市场整体运行平稳。

  一、监管规则逐步完善,严监管强监管成为常态

  2021年上半年,监管部门在资管新规确立的行业顶层管理框架下,制定一系列补充与细化的资管行业监管制度,监管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先后出台《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等理财业务监管制度,进一步规范理财产品销售行为,明确现金管理类产品监管标准。

  二是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和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组织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夯实银行保险机构稳健合规经营根基。

  三是持续通过发挥监管政策引导作用,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四是强化消费者保护,加大对违规展业机构的通报与处罚力度,针对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华夏银行、渤海银行、招商银行等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情况开展通报。在银行理财监管政策脉络持续完善的过程中,兼顾资管业务规律与理财特色的监管制度体系得以逐步完善,严监管强监管成为常态。

  二、业务转型进展显著,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202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转型取得显著进展。一是理财产品净值化进程有序推进,截至6月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0.39万亿元,占比79.03%,较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1.75和23.90个百分点;二是投资资产标准化程度持续提升,截至6月底,理财资金持有债券类(包含“债券”“同业存单”类资产)资产规模19.29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规模的67.31%,较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别上升3和5个百分点;三是理财业务规范化转型效果明显,存量资产处置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保本型产品持续压降,截至6月底,保本型产品存续余额0.15万亿元,同比减少90.68%。

  图1: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和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随着理财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在产品期限、运作模式等方面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明显改善,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一是长期限产品发行力度稳步提升,6月份,全市场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281天,同比增长39.99%;二是开放式产品规模及占比不断上升,2021年上半年,开放式产品募集金额占比93.90%,募集资金同比增长10.09%;三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及占比持续增加,截至6月底,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2.75万亿元,同比增长15.04%,占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88.18%。

  图2:不同运作模式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及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三、市场发展有序推进,理财公司异军突起

  2021年上半年,全国共有325家银行机构和理财公司新发理财产品,其中理财公司20家、大型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11家、城商行118家、农村金融机构155家、外资银行15家。截至6月底,共有325家银行机构和20家理财公司存续有理财产品,产品数量3.97万支,存续余额25.80万亿元,同比增长5.37%,理财市场发展有序推进。

  图3:理财市场有存续产品的机构数量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2021年上半年,共有2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和2家银行理财公司获批筹建,1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获批开业。截至6月底,理财公司已获批筹建28家,较去年同期增加8家,产品存续规模10.01万亿元,占理财市场比例达38.80%,已成为理财市场存续规模最大的机构类型。理财公司的异军突起使得我国理财市场主体得以进一步丰富,为资管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同时,理财行业的集中登记、第三方托管和信息披露等中介性服务不断发展,理财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图4:理财公司产品规模及占比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四、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积极探索绿色理财

  202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在稳健转型发展的同时,也通过多种途径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截至2021年6月底,银行理财产品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其中投向债券类资产19.29万亿元、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3.75万亿元、未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资产1.17万亿元,实现理财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效对接,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图5:理财产品资产配置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大力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通过认购绿色债券、投资符合ESG股票、创新非标投资模式等多种资产配置方式,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投资,参与塑造和完善ESG投资体系,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上半年理财市场新发ESG主题理财产品18支,累计募集资金超100亿元。截至2021年6月底,全市场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超400亿元,较年初增长约50%,同比增长超2.14倍;投向绿色债券超800支,投资规模超2000亿元,较年初增长16.79%,同比增长26.46%,为我国绿色产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实现财务回报投资目标外,兼具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多层目标。

  五、投资者队伍继续壮大,投资收益保持稳定

  截至2021年6月底,持有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达到6137.73万个,较年初增长47.45%,同比增长137.71%。其中个人投资者达到6114.09万人,较年初增加1965.99万人,占比高达99.61%;机构投资者23.64万个,较年初增加9.26万个,占比0.39%。

  图6: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变化趋势(2019.12-2021.06)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2021年上半年,在市场利率平缓下行、资管行业打破刚兑的大背景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保持稳健,6月份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收益率为3.52%。1—6月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4137.51亿元,其中理财公司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779.33亿元,同比增长8.74倍。新发产品中有1173支产品曾发生过跌破初始净值现象,到2021年6月底,仅有139支产品仍低于初始净值,约占当年发行产品总数的0.54%。随着产品结构的改善与机构管理能力的逐步提升,银行理财产品将进一步发挥其自身特点,在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专业化服务的同时,培育金融投资深度,为投资者财富实施跨时期、跨市场的优化配置,不断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稳定投资理念。

  图7:银行机构和理财公司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当前,我国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半年,理财市场将严格落实监管部门要求,充分利用资管新规过渡期收官的关键时期,持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理财业务转型,规范理财业务发展,履行诚信尽责的受托责任,强化消费者保护,加强合规建设,加大对社会责任投资的支持力度,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

  第一章 银行理财市场综述

  2021年上半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坚持“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职责,强化金融服务功能,严格落实监管要求,严守风险底线,积极推进理财业务规范转型,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不断推进市场高质量发展,银行业理财市场呈现稳健运行态势。截至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5.80万亿元,同比增长5.37%。

  一、银行理财市场环境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全球经济。2021年上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迎来第二波暴发高峰,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并持续影响全球经济。6月份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56.8%,较去年同期上升7.7个百分点。但由于新冠病毒继续出现新变种,疫情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影响依然存在。发达国家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与救济计划一定程度上助推通胀水平上升,加之全球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全球通胀水平短期上升对金融市场带来一定波动,使得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内外经济环境更加脆弱,全球供应链短缺危机也愈发突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1年全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6%,许多国家预计2023年才能回归疫情前水平。

  国内经济形势稳中向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取得了突出成效。2021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2.7%,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展现出强大的经济复苏潜力。因全球经济复苏叠加供给紧张,我国上半年贸易进出口总额18.07万亿元,同比增长27.1%,贸易顺差16336亿元,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健全规则标准,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得益于疫情期间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上半年我国CPI同比温和上涨0.5%,国内总需求比较平稳,物价总体保持稳定。从国内权益市场来看,随着年初经济的全面复苏,上半年权益市场也在经历了一些波动后强势上涨,上证综指上扬3.4%、创业板指数与科创50指数分别上涨17%和14%左右,沪深300指数历史性的突破了5800点。国内信用债市场利率小幅波动,略有下行,信用债发行规模、净融资额较去年同期有所缩减,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之间分化明显,年中债券评级集中调整,城投主体信用资质分化进一步加大。

  监管环境持续优化。2021年上半年,监管部门继续在资管新规确立的资管行业顶层管理框架下,制定出台一系列补充与细化的资管行业监管制度,为资管行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一是发布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规定。2021年5月27日,银保监会发布《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并于6月27日起施行。“办法”针对理财公司特点,加强理财产品销售机构和行为监管规范,压实理财产品销售和管理责任,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加强信息全面登记与销售行为记录,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推进公平竞争,打破刚性兑付,促进理财业务规范健康发展。

  二是发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规定。2021年6月11日,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并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为规范现金管理类产品业务运作,防止不规范产品无序增长和风险累积,“通知”在与货币市场基金等同类资管产品监管标准保持一致的基础上,明确现金管理类产品监管标准,强化业务规范管理,防范潜在系统性风险。“通知”考虑对银行、理财公司经营和金融市场的潜在影响,根据存量现金管理类产品资产组合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过渡期至2022年底,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消除不确定性。

  三是强化内控合规管理。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巩固拓展乱象整治成果,夯实银行保险机构稳健合规经营的根基,2021年6月8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对照工作要点深入查找内控合规薄弱环节,重点加强股权管理、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互联网业务等领域的内控合规建设。开展屡查屡犯问题集中整治,确保2021年各类屡查屡犯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2020年,整改问责要坚持更严标准和更高要求。各级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内控合规管理建设的指导监督,深入推动乱象整治发现问题的整改问责。

  四是强化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为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提高公司治理质效,促进银行保险机构科学健康发展,2021年6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准则”是我国银行保险机构共同遵循的公司治理纲领性监管制度,首次在监管制度层面对国有机构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提出总体要求,吸收整合现有银行业与保险业监管规制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银行保险机构的公司治理监管规则,鼓励员工参与公司治理,落实环境社会治理责任,发展绿色金融等社会倡导的良好做法。

  五是扩大金融市场开放与资本项目可兑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便利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2021年5月6日,相关监管部门共同起草了《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开展“跨境理财通”试点是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国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有益尝试。试点业务的开展,有利于探索个人资本项目跨境交易,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利于拓宽居民个人跨境证券投资的渠道,扩大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六是完善ESG有关监管政策框架,引导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发展绿色金融。银保监会在《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将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授信全流程,强化环境、社会、治理信息披露和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互动;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评级暂行办法》中明确,对于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开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绿色投资的,酌情予以加分。与ESG有关的政策制定框架持续完善,产品服务体系不断丰富,绿色融资规模持续增长。

  七是加大违规展业机构的通报与处罚力度。2021年上半年,银保监会定期通报银行业机构适当性管理落实不到位、违规营销、违规代客操作等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与消费投诉情况,进一步强化合规经营意识,督促机构排查整改,针对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华夏银行、渤海银行、招商银行等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情况开展通报;针对市场中名义上为养老理财,但不具备养老属性与特征的理财产品进行治理;通过持续非现场监测、现场检查和调查等方式,从严压实主体责任,严厉处罚违法违规展业行为,确保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二、银行理财市场发展

  经过近20年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我国资管行业乃至整个金融行业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公募基金、信托、保险资管等其他类型资管产品相比,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覆盖面广,且存续规模居各类资管产品首位(其中信托数据截至2021年3月,保险资管数据截至2021年5月)。

  图1-1: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信托、保险资管规模趋势(2017年—2021年6月)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等

  (一)市场规模趋于稳定,业务转型稳步推进

  2021年上半年,理财产品新发行2.55万支,累计募集金额62.41万亿元(包含开放式产品在2021年上半年的累计申购金额,下同),同比增长5.57%。截至2021年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3.97万支,存续余额25.80万亿元,与年初基本持平。净值化转型程度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6月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0.3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18%,同比增长51.06%;净值型产品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79.03%,较年初上升11.75个百分点;其中,开放式净值型产品余额占全部净值型产品比例为79.93%。

  图1-2: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和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存量资产化解持续推进。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上半年,银行在大力发行净值化产品推进转型的同时,加快保本产品和存量资产处置。

  同业理财规模进一步缩减。截至2021年6月底,同业理财存续余额2718.80亿元,较年初下降30.45%,同比下降62.78%,同业理财规模占全部理财产品的比例不足2%。

  封闭式产品期限稳步上升。2021年上半年,全市场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整体呈现上升态势,6月份为281天,较2020年12月增长13.13%,同比增长39.99%。封闭式产品期限的拉长,从侧面说明理财产品满足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需求的能力不断增强。

  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增长。截至2021年6月底,全市场存续有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351支,存续余额达到7.7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64%;2021年上半年,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累计募集金额达到33.97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募集金额的54.43%。在《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监管背景下,未来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发展势必更加规范有序。

  (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探索绿色金融

  通过多种途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截至2021年6月底,银行理财产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理财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接,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其中投向债券类资产19.29万亿元、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3.75万亿元、未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资产1.17万亿元。理财产品投向绿色金融债券超800支,投资规模超2000亿元;投向抗疫专题债券约300支,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理财资金在直接支持企业发展、助力疫情防控、盘活小微企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积极探索ESG主题产品。随着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市场的发展,多家机构发行了ESG主题的理财产品。ESG理财产品在以实现投资回报为目标的同时,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投资决策,重点投资于在节能环保、能源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表现良好的融资人资产。有的机构还推出了投向更为鲜明的“碳达峰”“碳中和”主题理财产品。截至2021年6月底,全市场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超过400亿元。ESG理财产品的发展,极大丰富了银行理财产品结构,也充分体现了机构的投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理财公司跃居主力,中介机构服务专业

  截至2021年6月底,共有325家银行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存续余额15.79万亿元,占全市场比例为61.20%;24家银行理财公司和4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已获批筹建,其中21家已正式开业,存续余额10.01万亿元,占全市场的比例达38.80%,超越股份制银行成为全市场产品存续规模最大的机构类型。自2019年第一家理财公司成立仅有2年时间,理财公司已迅速发展壮大,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力。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承担理财产品集中登记工作,是具备理财产品托管业务资格的专业机构,同时也是理财产品第三方信息披露机构。2021年上半年,借助自身独特的市场定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继往开来,通过举办中国理财网·理财20 论坛、开展行业标准研究编写、优化理财信息集中登记等具体工作,致力于为理财监管、市场机构以及投资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投资收益保持稳定

  理财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银行理财市场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6137.73万个,较年初增长47.45%,其中个人投资者达到6114.09万人,较年初增加1965.99万人,占比高达99.61%;机构投资者23.64万个,较年初增加9.26万个,占比0.39%。

  实现投资收益逾4000亿元。2021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共为投资者兑付收益4137.51亿元。现阶段,理财产品在监管引导下逐步打破刚兑,努力回归资管业务“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为广大投资者提供稳定、可持续收益。

  三、银行理财市场展望

  2021年上半年,尽管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形势逐步向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按照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政策导向,各理财市场参与主体将继续坚持“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职责,按照投资人利益优先原则,履行诚信、尽责的受托责任,强化金融服务功能,严格落实监管要求,严守风险底线,积极推进理财业务规范转型。

  近年来,资管行业发展与经济金融周期的关联愈发紧密,处理好两者关系须市场参与方协同努力,一方面,进一步强化监测和分析,推动完善制度;另一方面,遵循组合投资的基本规律,合理塑造投资预期,降低新周期性运行波动,推动金融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稳定。

  (一)监管政策脉络更为清晰,各项业务日趋成熟规范

  监管部门高度重视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不断完善理财业务监管框架。总体来看,系列配套细则充分体现了涵盖范围广、核心要求统一的特点,逐步建立起系统、长效的监管机制。银保监会高度重视理财产品投资者保护工作,筑牢制度栅栏,不留模糊地带和灰色空间。此外,银保监会还将推动创新真正具有养老特征、按照养老金融规律运行的理财产品。

  监管部门发布《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后,银行机构和理财公司应按照监管规定,在销售渠道方面,厘清各方责任,强化销售流程及人员管理,理财公司依托于银行体系强大的客户基础,要努力开创产品优势与渠道优势的市场新局面;在产品管理方面,要严格执行现金管理类产品监管标准,强化业务规范管理,银行存量业务有序整改,理财公司“洁净起步”,保证银行、理财公司经营的合规性和稳健性。

  同时,随着银行保险业开放措施陆续落地执行,一批有特色、有专长的外资财富管理机构将进入中国市场,通过与其开展广泛合作,理财公司将进一步提升在产品、技术、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二)净值转型进入冲刺阶段,产品丰富程度持续提升

  2021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净值化转型进入冲刺期。在资管新规与理财新规确定的监管格局下,银行理财积极调整发展理念与方向,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将加速退场。总体来看整改进展情况符合预期,2021年底前绝大部分银行将完成整改。对于个别银行存续的少量难处置的资产,银保监会将按照相关规定纳入个案专项处置,持续督促相关银行综合施策、积极整改,尽快全部清零。理财产品市场格局和观念氛围将从根本上发生转变。

  下一步,银行理财将以净值化转型为重要突破,探索进一步丰富理财产品线。除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外,渐进式开展权益等资产配置,满足投资者个性化和多元化配置需求。同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未来经济动能将由传统行业转向科技创新、绿色产业、先进制造、基础设施等需要长期资金支持的领域,作为我国金融市场上重要资金来源,银行理财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将有新作为。一方面要培育金融投资深度,普及长期理念和价值投资理念,为投资者提供跨时期跨市场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收益;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融入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趋势中,加大对社会责任投资等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塑造、完善ESG投资体系和信息披露机制,在助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ESG投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资管行业独特作用。

  (三)理财公司持续稳步发展,紧抓科技创新赋能机遇

  2021年上半年,理财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为资产管理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下半年随着理财公司不断获批开业,各家公司将面临行业竞争压力。未来理财公司应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紧抓财富管理新机遇。

  一是要大力提升投研能力,推进建立覆盖宏观经济、行业研究、标的资产等投研一体化体系,培养覆盖固收、权益、衍生等大类资产配置领域的投研团队、

  二是运用多策略及量化工具,做好净值回撤管理,提高产品业绩表现,为广大个人投资者提供优质理财产品。

  三是持续推进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弥补人才短板,建立健全与公司发展相匹配、可持续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

  理财公司还要以建设科技资管为目标,紧抓科技赋能机遇,加大科技资源投入,在理财资金端、资产端和运营端共同发力。要适应业务转型,稳步推进科技规划,科技系统建设要为业务转型发展赋能和服务。

  (四)市场服务机构发挥作用,致力打造理财统一标准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监管、服务市场、服务投资者的职能定位,认真落实监管政策和要求,全力支持银行理财市场规范化转型。作为定价基准形成平台,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长期积极助力绿色可持续理念应用发展,发布中债ESG评价系列产品,为全球首个实现中国债券市场公募信用债发行主体全覆盖的ESG评价体系。与此同时,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与多家理财公司合作发布ESG主题债券、“夜光”策略金融债等人民币债券指数,为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人民币债券提供了可靠的量化工具和跟踪标的,助力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

  2021年,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将致力于规范理财行业信息披露标准,着力搭建行业统一信息披露渠道,支持机构落实监管要求,进一步提升理财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积极推动行业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夯实资管行业委托代理契约的基础,促进构建良性竞争格局。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将围绕《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做好信息登记、系统建设等工作。推动建设理财产品中央数据交换平台,以“统一联网模式、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存储备份”为核心,支持各市场参与方之间进行理财产品相关业务的数据交换,从而实现行业集中监管、规范报文标准、统一数据交换。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将继续做好信息披露相关工作,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完善制度体系,助力强化信息披露和销售匹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将继续通过中国理财网这一主要阵地,积极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引导投资者正确认识金融产品,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同时,依托中国理财网·理财20 论坛,稳步推进理财专家智库建设,推动行业交流常态化,切实加强市场预期管理。

  第二章 银行理财产品

  2021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募集规模同比上升,存续规模趋于稳定,理财公司异军突起成为理财市场主力军。随着理财业务转型的平稳推进,理财产品结构逐步改善,净值化程度稳步提升,投资标准化资产占比稳步上升,投资资产收益维持稳健。

  一、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存续情况

  (一)理财产品发行情况

  2021年上半年,全国共有325家银行机构和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2.55万支,同比减少10054支;累计募集资金62.41万亿元,同比增长5.57%。

  图2-1:理财产品新发产品只数(左)和募集资金规模(右)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分机构类型来看,2021年上半年,城商行新发产品10785支,占全行业比例达到42.24%,是新发产品数最多的机构类型。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募集金额同比降幅显著,分别达到26.48%和17.96%。上半年理财公司募集资金规模18.3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18倍,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29.40%,从募集规模来看,为仅次于股份制银行的市场第二大类机构类型。

  表2-1:上半年新发产品数量、募集金额情况(分机构类型)


  图2-2:各机构类型上半年新发产品只数(左)和募集资金规模(右)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二)理财产品存续情况

  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共有325家银行机构和20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3.97万支,同比减少4130支,较年初基本持平;存续余额25.80万亿元,同比增长5.37%,较年初下降0.23%。

  图2-3:理财产品存续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图2-4:理财市场有存续产品的机构数量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分机构类型来看,截至2021年6月底,大型银行理财产品存续产品3160支,存续规模3.92万亿元,同比下降46.69%,较年初下降34.34%;理财公司存续产品6402支,存续规模10.01万亿元,同比增长3.27倍,较年初增长50.07%,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38.80%,从存续规模来看,理财公司已超越股份制银行成为市场第一大类机构类型,崛起成为理财市场主力军。

  表2-2:2021年6月底存续产品数量、规模情况(分机构类型)


  图2-5:各机构类型存续产品支数(左)和产品规模(右)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从增长趋势来看,2021年上半年理财产品月末存续规模同比增速平均保持在5%左右,展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图2-6:理财产品规模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三)单支产品规模变化

  截至2021年6月底,单支理财产品的平均规模达到6.50亿元,同比增长16.34%。分机构类型来看,理财公司单支产品平均规模达到15.63亿元,为各机构类型最大。

  图2-7:2021年6月底各机构类型单支产品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二、银行理财产品结构

  从产品结构来看,理财产品期限逐步拉长,固定收益类、开放式理财产品规模及占比不断上升,理财产品结构明显改善,公募理财产品仍占据银行理财的绝对主力。随着理财业务的转型与理财公司的发展,净值型理财产品不断增加,理财业务规范化、专业化转型进程稳步推进。

  (一)理财产品期限结构

  2021年上半年,全市场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整体呈现上升态势,6月份为281天,较2020年12月增长13.13%,同比增长39.99%。其中,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余额占比持续上升,截至6月底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47.75%,较年初增加11.2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23.43个百分点;90天以内的封闭式产品存续余额占比仅0.40%。

  图2-9:全市场封闭式产品期限情况(2019年12月—2021年6月)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分机构类型来看,2021年上半年银行机构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保持在200天左右,理财公司产品平均期限虽有波动,但始终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1年6月,银行机构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193天,较2020年12月下降2.93%,同比增长11.86%;理财公司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470天,较2020年12月下降3.53%,同比下降1.20%。

  图2-10:银行机构和理财公司新发封闭式产品期限情况(2019年12月—2021年6月)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二)理财产品募集方式

  2021年上半年,公募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61.7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的98.91%;私募产品累计募集资金0.68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的1.09%。截至2021年6月底,公募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4.6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95.47%;私募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1.17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4.53%。公募理财产品仍占据银行理财的绝对主力。

  表2-3:不同募集方式理财产品发行与存续情况


  表2-4:银行及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存续情况(按募集方式)


  (三)理财产品类型结构

  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及占比持续增加。截至2021年6月底,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2.7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31%,同比增长15.04%,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88.18%;混合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96万亿元,较年初下降25.44%,同比下降35.89%,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11.49%;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843亿元,较年初增长10.15%,同比增长1.54%,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0.33%;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规模较小,为11亿元。

  表2-5:银行及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存续情况(按投资性质)


  (四)理财产品运作模式

  开放式理财产品规模及占比不断提高。2021年上半年,开放式产品累计募集资金58.60万亿元,占理财产品募集总金额的93.90%,募集资金同比增长10.09%,占比较去年同期增加3.86个百分点;封闭式产品累计募集资金3.81万亿元,占理财产品募集总金额的6.10%,募集资金同比下降35.33%。

  图2-11:不同运作模式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及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截至2021年6月底,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0.32万亿元,较年初下降0.39%,同比增长11.82%,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78.74%,占比较年初减少0.1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4.54个百分点;封闭式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5.48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21.26%。

  表2-6:银行及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存续情况(按运作模式)


  (五)理财产品转型情况

  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程度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6月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0.39万亿元,占比79.03%,较年初增加11.7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23.90个百分点。

  图2-13: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三、理财投资结构

  截至2021年6月底,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28.66万亿元,同比增长2.31%;负债合计2.78万亿元,同比下降18.20%。理财产品杠杆率110.74%,较去年同期减少3.06个百分点。理财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余额分别为19.29万亿元、3.75万亿元、1.17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67.31%、13.08%、4.08%。此外,银行理财持有现金及银行存款2.77万亿元。

  图2-14:理财产品资产配置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一)债券仍为主要配置资产

  截至2021年6月底,理财产品持有的债券资产中,利率债投资余额1.76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6.14%;信用债投资余额14.53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50.70%,占比较去年同期上升4.18个百分点。理财产品持有评级为AA 及以上的高评级债券规模达到12.14万亿元,占信用债投资总余额的83.55%,同比增加4.88个百分点。

  图2-15:理财产品持有信用债券的评级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从理财投向债券融资人所属地区来看,理财资金主要流向京津冀、东南沿海地区。投资规模分别为5.62万亿元、6.98万亿元,占理财产品持有债券规模比例分别为34.50%、42.85%。10个省份理财投资债券资金流入规模超过4000亿元,5个省份超过1万亿元。

  (二)资管嵌套投资规模趋于稳定

  截至2021年6月底,理财产品持有各类资管产品规模9.49万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前规模压降21.02%,占比减少14.71个百分点。随着理财业务规范化转型的不断推进,理财产品嵌套投资资管产品规模、占比趋于平稳。

  图2-16:理财产品投向各类资管产品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三)投资杠杆率保持稳定

  截至2021年6月底,理财产品平均杠杆率为110.74%,较去年同期减少3.06个百分点。2021年上半年各月末杠杆率基本保持稳定,在监管标准范围内波动。

  图2-18:理财产品投资杠杆率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四、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情况

  (一)投资收益稳健

  2021年上半年,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4137.51亿元。其中,银行机构累计兑付投资者收益3358.18亿元,理财公司累计兑付投资者收益779.33亿元,同比增长8.74倍。

  图2-19:银行机构和理财公司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二)产品收益率平稳

  2021年6月份,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收益率为3.52%,较年初减少37BP,较去年同期增加7BP,高出10年期国债收益率42BP。上半年,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收益率最高为3.97%、最低为2.96%,收益率波动相对平稳。

  图2-20: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收益率走势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Wind

  (三)产品风险评级分布

  截至2021年6月底,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规模20.97万亿元,占比81.28%;风险等级为四级(中高)和五级(高)的理财产品规模0.12万亿元,占比0.46%。相比于银行机构,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分布相对均衡。银行机构存续的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的理财产品占比达77.16%,高出理财公司22.86个百分点;理财公司存续的风险等级为三级(中)、一级(低)的理财产品占比分别为20.61%、24.78%,分别高出银行机构3.83个百分点、19.26个百分点。

  表2-7: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分布情况


  第三章 银行理财投资者

  202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截至6月底达到6138万个,较年初增长47.45%。其中个人投资者仍是理财市场主力,占全部投资者数量的99.61%;机构投资者中法人机构数量最多,占比超九成。

  一、投资者数量和结构

  (一)投资者整体情况

  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2021年上半年,随着新产品不断发行,同时理财新规后产品起售金额的大幅下降,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增长尤为明显。1月至6月投资者数量增长1975.25万个,截至6月底为6137.73万个,较年初增长47.45%,同比增长137.71%。其中,个人投资者新增1965.99万人,机构投资者新增9.26万个。

  图3-1: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变化趋势(2019年12月—2021年6月)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理财市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相对较少。从理财投资者结构分布来看,截至2021年6月底,全市场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数量为6114.09万人,占比99.61%;机构投资者数量为23.64万个,占比0.39%。可以看出,目前理财市场投资者的绝对主力仍是个人投资者。

  表3-1:理财投资者类型分布


  (二)投资者分布

  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集中在二级(稳健型)和三级(平衡型)。2021年上半年,各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中,各类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数量占比整体保持稳定,投资风格相对保守。从数据来看,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和三级(平衡型)的投资者数量最多,月平均占比分别为32.49%和33.14%。

  图3-2:理财产品各类风险偏好投资者数量分布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机构投资者主要由法人机构构成。截至2021年6月底,理财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主要为法人机构,投资者数量占比超九成;非法人机构和SPV类的机构投资者数量相对较少。

  二、投资者投资偏好

  (一)投资产品偏好

  净值型产品投资者数量持续上升。2021年上半年,随着净值型理财产品的不断发行,持有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也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其中开放式净值型产品投资者数量加速上升趋势尤为明显,非净值型产品的投资者数量则逐渐减少。截至2021年6月底,持有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占比为94.80%,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4个百分点,可见投资者对于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接受程度正在不断提高。

  图3-3:各类运作模式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变化(2020年1月—2021年6月)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二)投资产品风险偏好

  中低风险产品更受投资者欢迎,产品风险等级越高投资者平均持有金额普遍越多。截至2021年6月底,投资者大多持有风险等级为三级(中)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其中持有二级(中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最多(占比58.19%),持有总金额也最大(占比68.61%),体现出银行理财产品的受众相对厌恶风险。从平均持有金额上来看,理财产品风险越高,投资者平均持有金额普遍越多,五级(高)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平均持有金额约为一级(低)风险理财产品的6.3倍。

  图3-4:各风险等级产品投资者数量(左)及持有总金额(右)分布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图3-5:各风险等级理财产品投资者平均持有金额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三)投资产品期限偏好

  T 0产品较受投资者青睐,1年以上期限的理财产品平均持有金额较高。从投资者持有各期限类型银行理财产品的情况来看,T 0产品的投资者数量占比进一步提升,截至6月底为46%。从平均持有金额来看,产品期限越长,投资者平均持有金额普遍越大,产品期限在1年以上的理财产品平均持有金额最高,达33.34万元,约为T 0产品平均持有金额的2.5倍。

  图3-6:各期限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左)及持有总金额(右)分布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图3-7:各期限理财产品投资者平均持有金额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四)投资机构产品偏好

  投资者理财资产分布较为集中,近八成投资者仅同时持有一家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通过分析投资者同时持有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数量情况,投资者理财资产分布集中程度相较于年初虽略有下降,但整体来看仍较为集中。截至2021年6月底,78.69%的投资者会将理财资产放在同一家机构中,14.71%的投资者同时持有2家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仅6.60%的投资者会选择同时持有3家及以上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

  图3-8:单一投资者持有理财产品的资产分布占比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第四章 市场机构与服务

  截至2021年6月底,全市场共有325家银行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存续数量33306支,存续余额15.79万亿元;24家银行理财公司和4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已获批筹建,其中21家已正式获批开业,理财产品存续数量6402支,存续余额10.01万亿元。

  一、银行机构

  (一)理财业务整体情况

  截至2021年6月底,全市场共有325家银行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存续产品数量33306支,存续余额15.79万亿元。

  表4-1:理财市场银行机构概况


  (二)理财业务转型情况

  2021年上半年,银行机构的理财业务按照监管导向有序调整,继续稳步推进各项转型工作:

  一是理财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1年6月底,银行机构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余额10.39万亿元,占银行机构全部产品的65.76%,占比较去年同期增加15.37个百分点。

  图4-1:银行机构净值型理财产品月末存续余额及占比走势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二是投资资产标准化程度提升。受银行机构理财业务规模整体下降的影响,尽管银行机构理财产品持有债券类资产余额有所减少,但占其全部投资资产的比例保持上升趋势。截至2021年6月底,银行机构理财资金持有债券类(包含“债券”“同业存单”资产)资产余额11.75万亿元,占全部资产的比例达66.81%,较年初上升2.67个百分点,较2018年4月上升17.85个百分点。

  图4-2:银行机构投资债券类资产月末余额及占比走势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三是理财产品嵌套投资逐步减少。截至2021年6月底,银行机构理财资金通过嵌套方式(指通过私募基金、资产管理产品、委托投资——协议方式,不含公募基金)投资各类资产余额6.07万亿元,较年初下降18.43%,同比下降31.34%,较2018年4月下降51.97%。

  图4-3:银行机构嵌套投资月末余额及占比走势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二、理财公司

  (一)整体情况

  2019年5月,首批理财公司正式获批开业。经过两年的高速发展,截至2021年6月底,理财公司已经超越股份制银行,成为存续理财产品规模最大的机构类型。

  在产品定位方面,理财公司坚持净值化转型方向,显著降低“刚兑”预期,在重构资产管理行业生态、重塑“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理念、重建资产风险定价机制方面彰显了新的智慧。在资产配置方面,理财公司理财产品积极关注碳达峰、碳中和等ESG主题资产,彰显投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截至2021年6月底,已有28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1家已正式开业。

  (二)分类型业务情况

  截至2021年6月底已开业的21家理财公司中,按控股股东类型区分,共有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6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6家,城商行理财子公司6家,农村金融机构理财子公司1家,外资控股的理财公司2家。不同类型的理财公司在产品结构、投资资产等方面呈现不同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截至2021年6月底,农村金融机构理财子公司和外资控股理财公司分别仅有1家机构有存续产品,故本节部分图表仅展示其他类型理财公司数据。

  1.产品存续情况

  截至2021年6月底,理财公司存续的10.01万亿产品中,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规模最大,达5.42万亿元,占比54.15%;其次是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规模3.52万亿,占比35.16%。

  2.产品募集方式和投资性质

  截至2021年6月底,从产品募集方式来看,各类型理财公司的公募产品规模均占总规模的九成以上。从产品投资性质来看,各类型理财公司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均占总规模的九成以上,且均无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存续。混合类产品占比相对较高的是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和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分别占9.50%和8.50%;权益类产品占比相对较高的是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和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分别占0.43%和0.29%。

  3.产品运作模式和期限

  截至2021年6月底,从产品运作模式来看,各类型理财公司的开放式产品规模均高于封闭式产品。其中,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开放式产品规模占比最高,达到91.01%;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和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开放式产品规模分别为79.43%和72.84%。从封闭式产品的期限来看,各类型理财公司的封闭式产品余额中占比最高的均为期限为1—3年(含)的中长期限产品。其中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全部产品中,1—3年(含)期限的产品余额占比高达74.76%,而对于股份制银行和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这一比例分别为69.80%和67.30%。

  图4-5:各类型理财公司封闭式产品期限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发行情况来看,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占开放式产品余额比例达到59.35%,而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和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这一比例也分别达到45.90%和38.05%。

  4.产品发行和募集情况

  2021年上半年,新发行产品数量最多的是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合计发行产品1513支;其次是城商行理财子公司932支,以及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750支。产品募集金额最高的是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累计募集金额达到11.04万亿元;其次是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和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分别为5.50万亿元和1.74万亿元。

  图4-6:各类型理财公司上半年各月新发产品数量和累计募集金额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三)业务发展情况

  理财公司的成立和发展为资产管理市场注入了新生力量,丰富了金融机构体系,构建了新的大资管市场格局。随着理财行业转型升级的持续深入,各项监管政策相继落地实施,各家理财公司在坚持稳健运作的基础上,开始探索业务发展新模式、新亮点,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谋求差异化策略。

  三、集中登记与托管服务

  (一)理财产品登记机构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是银保监会指定的我国银行业理财产品信息集中登记机构,在规范理财市场运作、支持理财业务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21年6月底,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累计为822家机构开通理财登记系统,覆盖市场上发行理财产品的全部金融机构。

  2021年上半年,各机构累计登记理财产品37974支,其中,大型银行5180支,股份制银行2487支,城商行14750支,农村金融机构8748支,外资银行565支,理财公司6244支。截至2021年6月底,各机构累计通过理财登记系统申报约196万支理财产品,登记资产信息约980万条,资产交易信息约4350万条。

  图4-7:2021年理财产品登记数量机构占比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为满足《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对理财产品销售信息的登记要求,2021年6月27日,理财登记系统相关功能模块上线,开始登记理财产品代理销售机构信息和销售人员信息。未来,相关数据将助力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理财产品销售行为,引导机构防范理财产品销售中的合规风险,并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理财产品托管机构

  截至2021年6月底,为理财产品提供托管服务的机构主要是26家商业银行和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其中大型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12家、城商行7家、农村金融机构1家。分机构类型来看,股份制银行的托管业务市场份额最高,截至2021年6月底的市场份额达47.54%。其次是大型银行,市场份额39.37%。

  图4-9:各类机构理财产品托管业务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四、理财产品信息披露

  (一)理财产品查询

  2021年上半年,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不断加强中国理财网建设工作,在持续提供理财产品信息集中查询服务的同时,结合最新监管要求和市场趋势,对中国理财网进行优化完善。

  一是监管部门在《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答记者问中明确要求,“强化销售过程信息的匹配和登记,便利投资者通过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权威渠道查询核实,防范伪冒机构和人员销售虚假理财产品”。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在增加相关登记内容的同时,同步通过中国理财网开发销售人员及销售机构查询功能,方便投资者核实理财产品销售机构和销售人员的准确性。

  二是为了更好发挥中国理财网统一信息披露平台、行业发声渠道、投资者教育主流阵地的作用,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加强对中国理财网的适应性改版,目前已上线新发产品和信息披露公告轮播展示,更加突出网站理财产品查询及信息披露的核心功能;同时新增理财公司栏目,展示理财公司最新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为行业提供发声渠道和交流平台。

  (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

  为落实监管政策要求,规范市场行为,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依托中国理财网,致力于搭建行业统一信息披露渠道,为理财产品发行机构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披露服务。截至2021年6月底,中国理财网信息披露平台已累计披露1400余份各类理财产品公告。

  《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理财公司应当通过本公司和代理销售机构官方渠道、行业统一信息披露渠道或与投资者约定的其他渠道披露全部在售及存续的理财产品相关信息,并保证投资者能够按照销售协议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及时获取披露信息”,明确了行业统一信息披露渠道理念。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将继续做好信息披露平台的建设及运营,牵头制定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统一标准,积极引导相关机构通过这一平台开展信息披露,提高信息披露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可靠的查询渠道,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阅读:1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