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9日资管日报
10月29日 星期五
【金融牌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日前在2021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金融作为特许行业,必须持牌经营,金融牌照有国界,仅持境外牌照在境内展业属非法金融活动。他认为对境内外投资者禁止的金融业务,以及未对外开放的金融业务,境外机构不得在境内经营。已对外开放的金融业务,境外机构必须持境内相关牌照合法合规经营。境外机构在境内从事禁止的、未对外开放的金融业务、仅持境外牌照在境内展业,属非法金融活动。国内也同样,金融机构若仅持有可在一定区域内展业的牌照,不能在全国展业,全国性金融牌照只能由中央金融管理部门颁发。
【货币信贷】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10月28日信息显示,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日前召开2021年前三季度北京地区货币信贷工作通报会,传达人民银行、北京市有关会议精神,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货币信贷工作。会议要求继续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用好央行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准确把握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政策要求,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
【基金投顾】自2019年10月份证监会正式批准基金投顾试点业务后,目前该业务已正式运行两周年。两年来,基金投顾业务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试点机构数量由首批18家增至当前的59家。整体来看,不同机构依靠自身优势在“投”与“顾”上展开激烈角逐。基金投顾市场已逐渐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其中公募和券商成为当前主流机构,第三方集中在“顾”的方面发力,银行则保持相对谨慎态度。试点机构对于该项业务未来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基于对“财富搬家”发展趋势的预期,服务资产规模和客户数量还将会有更大提升。
【资管】在2021年上交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多家外资资管机构表达了对中国投资机会的看好以及对中国资管行业发展前景的信心。美世中国投资总监袁琪表示,无论是中国资产的投资机会还是中国本地业务发展的机会都是非常重大的。“很多外资机构都像荷宝一样,对中国资管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荷宝中国区负责人晋美表示。法国巴黎银行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兼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昭认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积极开放,在中国的外资资管机构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ESG、量化投资、多重资产配置和跨境投资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募基金】公募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三季度基金份额总规模达到20万亿份以上,当季净增逾4400亿份。在A股持续震荡的背景下各类型基金的申赎结构发生较大分化。债基、QDII及指数基金获得净申购的同时,主动权益类基金遭遇一定程度的净赎回。其中,债券型基金净申购3472.37亿份,混合型基金被净赎回1503.98亿份。
【公募基金】三季度顶流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出现较大变化,千亿基金经理阵营新增一人。侯昊管理的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三季度备受追捧,份额大增238.55亿份,最新规模高达928.95亿元,成为首只规模突破900亿元的指数基金,直接推动侯昊成为第二位千亿指数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为1144.68亿元。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管理规模超千亿的权益基金经理共有四人。除侯昊外,另外三位千亿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均有所缩水,张弘弢管理规模1192.04亿元,张坤管理规模1057.48亿元,刘彦春管理规模1029.15亿元。
【公募基金】10月28日,券结模式基金博时优质鑫选在华西证券渠道销售额突破35.75亿元,华西证券既是该产品的券结券商,又是主力销售渠道。据华西证券介绍,该销售规模创下了年内全市场券结基金在券商端的销售纪录,当日合计为4.69万名客户进行了该基金的资产配置。此前的7月10日,华西证券取得试点开展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的资格,10月23日,华西基金获得证监会核准设立。
【城商行】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城商行发展报告称,截至2020年末,城商行总资产4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较2019年末上升1.7个百分点;总负债38.2万亿元,同比增长10.6%,较2019末上升2.2个百分点。2020年末不良贷款余额3660亿元,较2019年末减少414亿元;不良贷款率1.81%,较2019年末下降0.51个百分点,实现不良双降。
【债券】10月29日,中国国债正式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纳入过程将分步骤在36个月内完成,届时中国国债占富时世界国债指数的权重将达5.25%。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28日,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126万亿元。另据中央结算公司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达34941亿元。
【券商】财富管理龙头股东方证券发布三季报。2021年前三季度,东方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88.4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21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7.37%和41.62%;前三季度,证券经纪、资管和自营业务分别实现净收入26.17亿元、27.88亿元、23亿元,对总收入的贡献比例分别为13.89%、14.8%、12.21%,占比较为均衡。东方证券基金投顾试点业务9月底成功通过现场检查,成为第二批首家获准开业的券商,从试点到开业获批,仅历时3个月。
【券商】日前,由证券时报举办的“中国企业ESG发展研讨会暨2021中国证券公司年会”在深圳举行,2021年中国证券业君鼎奖榜单也正式揭晓。凭借优秀的业绩表现,平安证券荣获2021全能财富经纪商、财富服务品牌、投资者教育团队--投资者教育团队、交易所债券融资团队--债券及ABS产品团队、主板融资项目--中环股份定增、债券融资项目-东方欲晓1号ABS、新锐资管机构、CTA资管计划八项大奖。
【私募基金】今年以来,A股市场波动加大,一大批过往业绩很优秀的主观私募机构与明星基金经理业绩均出现了明显下滑,量化私募却悄然崛起。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深圳凡二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管理规模近期突破一百亿大关。至此,国内管理规模超过百亿元的量化私募机构已经达到22家,再创历史新高。在百亿私募榜单前十中,纯量化私募占去八席,分别是鸣石投资、天演资本、佳期投资、世纪前沿资产、金戈量锐、因诺资产、盘京投资、宁波幻方量化。
【保险】随着三季报披露进入高峰期,险资持仓也逐渐清晰。Wind数据显示,目前共有213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出现险资身影。总体来看,三季度险资增持了零售、计算机、半导体、软件等行业股票,减持了银行、有色金属、地产等行业股票,风格与二季度相似。
【精选层】截至10月28日,已有57家精选层公司披露了三季报。其中37家净利润实现增长,占比超六成。这57家精选层企业前三季度平均营收与净利润分别为5.46亿元、6536.36万元,去年同期分别为3.78亿元、4683.25万元。从三季报可以看到,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智能制造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如贝特瑞、吉林碳谷、佳先股份、五新隧装等精选层公司抓住行业机遇乘势而上,增产扩能,带动业绩增长。
【定增】由于审核节奏明显加快,定增市场正进入“注册制时间”,更多投资者开始选择通过定增投资上市公司,其中不乏上市公司群体,即“A投A”。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在30余单已实施的定增方案中,参与认购的名单中出现了其他上市公司的身影,而且这一数量仍在不断增加。“A投A”案例频出,反映出定增这一工具的“易用性”。梳理这些方案,有些公司通过定增加强产业协同;有些公司进行财务投资,参与热门赛道。目前来看,“A投A”大部分都是赚钱的,部分案例的浮盈幅度甚至超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