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日资管日报
12月3日 星期五
【公募基金再现爆款】12月2日,睿远基金旗下第三只基金——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期混合再成爆款。早上8点开始,渠道数据就在不断刷新,仅招商银行上海分行早上8点30分销售金额就突破10亿元,招商银行全渠道9点15分认购额度超过100亿元募集上限。11时45分左右,招商银行的客户认购额度进一步迈过500亿元的关口。券商渠道销量也不断增长,中信证券上午10点销售金额突破10亿。到了下午3点,渠道消息将这一规模数值迅速扩大至约1200亿元,预计其最终配售比为5%-8.3%。鉴于不少银行渠道将募集时间延至下午四点、五点,甚至更晚,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的最终募集数据和配售比例还有待继续更新。睿远稳进配置基金将投资于精选的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并辅助以金融衍生品投资,该基金为偏债混合型基金,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0-40%,其中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投资占股票资产的比例不超过50%,产品“固收 ”属性浓厚。发售公告显示,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为公募基金圈赫赫有名的固收“老将”饶刚。(财联社)
【首批QDII-FOF-LOF上报】继国内首批创新产品FOF-LOF顺利发行、运作、上市后,行业对这类产品仍在不断创新。证监会网站显示,景顺长城、华宝12月2日上报了首批可全球跨市场投资的QDII-FOF-LOF产品。目前这2只已申报的QDII-FOF-LOF基金投资于基金(包括ETF)的资产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均聚焦于科技创新方向。与国内FOF基金相比,QDII-FOF-LOF基金可帮助投资者触达海外热门投资主题,拓宽投资方向,更好地进行资产配置;其LOF的基金形式,也更方便场内投资者参与此类基金的投资。今年以来共有5只FOF-LOF基金成立,发行总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广发、中欧、兴证全球、交银施罗德旗下首批FOF-LOF产品11月19日在上交所上市交易。目前,易方达、国泰、招商、民生加银、汇添富等旗下12只FOF-LOF基金还在申报之中。(《中国基金报》)
【银行理财产品】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12月2日,名称中含“FOF”字眼的银行理财产品超过200款。其中,有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信银理财等10余家理财公司累计发行超过160款FOF类理财产品,占比近80%。具体来看,发行FOF类理财产品数量最多的机构是工银理财,共发行65只;其次为信银理财,共发行34只;建信理财位列第三,发行33只;中邮理财、招银理财、宁银理财、苏银理财则分别发行11只、8只、3只、3只。中银理财表示,FOF类理财产品具有以下优点:既能自上而下资产配置,又能自下而上筛选基金标的,实现两方面收益;风险二次分散,收益更加稳定;解决投资者配置难的问题。(《中国证券报》)
【理财公司】Wind数据显示,今年四季度以来,已有招银理财、兴银理财、汇华理财等16家银行理财公司累计参与243次机构投资者调研,涉及229家上市公司。具体来看,招银理财调研次数最多,达83次;其次为兴银理财,达37次。汇华理财、杭银理财、宁银理财的调研次数分别达28次、25次、23次。从被调研公司所属行业来看,电气部件与设备、电子元件、工业机械、电子设备和仪器、生物科技、特种化工、半导体产品等行业较受银行理财公司关注。从关注度最高的几家个股来看,歌尔股份、传音控股、怡合达、思源电气、壹石通等上市公司分别被各银行理财公司多次调研。(《中国证券报》)
【首批试点养老理财产品面世】9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选择“四地四家机构”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目前,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四家试点机构首批养老理财产品已成功于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完成产品申报。12月3日起,投资者可在中国理财网上查询产品相关信息。目前,养老理财产品销售对象为持试点地区当地身份证的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者,且单一个人投资者购买的全部养老理财产品合计金额不超过300万元人民币,封闭期限为5年。四家试点机构均采取“线上 线下”多渠道销售,即可在对应机构的销售网点购买,也可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途径购买。(中国证券网)
【保险监管】从2021年评估结果看,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水平总体稳定并呈现向好变化。银保监会加快弥补制度短板,持续完善统一协调的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监管制度体系。《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已完成规章制定的前期工作,有望近期出台。银保监会近两年来扎实推进《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落地实施,着力加强制度规制建设,持续深化公司治理改革,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质效稳步提升。(《中国证券报》)
【保险资管】今年以来,险资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整体呈收缩态势。从监管披露的数据看,截至今年10月末,险资配置于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的余额合计为2.77万亿元,占险资运用总余额的12.27%,明显低于2020年末(13.8%)和2019年末(13.2%)的配置水平,配置余额较今年年初(1月1日)缩水2120亿元。举牌次数也是衡量险资权益投资热情的一个指标,截至12月2日,年内仅举牌1次,这与往年形成反差,从近六年的情况来看,2015年险资举牌次数高达36次,为历史峰值;2016年-2020年,其举牌次数分别有11次、10次、10次、9次、23次。通常而言,险资权益投资比例的变化主要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险资主动调整仓位;二是公允价值变动。从上述数据看出,险资今年谨慎看待权益市场,并降低了仓位。(《证券日报》)
【债券发行规范】为规范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债券(“熊猫债”)资金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起草了《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统一规范熊猫债资金账户、资金汇兑及使用、统计监测等。在资金使用方面,《规定》明确发债募集资金可以汇往境外,也可以留存境内。留存境内使用的,应符合直接投资、外债等管理规定。鼓励发债募集资金以人民币跨境收付和使用。在外汇风险管理上,《规定》允许境外机构基于实需原则办理外汇衍生业务,管理境内发债的汇率风险,同时不限制境外机构外汇衍生品交易对手数量和类型。此外,在政策衔接方面,《规定》发布前境外机构已在境内发债的,应补办登记,确保熊猫债数据完整。(《中国证券报》)
【私募基金】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12月融智·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为114.5,相较11月环比提升1.65%,私募基金经理信心指数呈现回暖趋势。与此同时,12月A股市场趋势预期信心指标值为118.75,相比11月提高2.43%。私募对A股市场的乐观情绪提升还体现在股票仓位上。截至11月底,股票主观多头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仓位为81%,相较于10月底小幅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水平。除了存量私募基金仓位高企,增量资金也即将进场。近日,景林资产在多个渠道进行路演,计划为景林全球基金募集增量资金,预期募资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左右,产品将于下周一全渠道正式发售。最近由桥水(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投资顾问、华润信托为管理人的一只新产品短短一周时间也募资约80亿元。(《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