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9月首只养老目标基金诞生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目前市场上已成立的养老目标基金超过50只(含A/C份额),其中40只是2019年上半年成立的产品。
从一开始的热议,到逐渐趋于平淡,从举公司员工之力集体认购,到采用发起式方式快速成立,养老目标基金这半年的发行发生了不少变化。
此外,虽然养老目标基金的整体业绩表现较为平稳,但也必须看到,广大中青年人对于养老目标基金依然非常陌生。
产品快速发行
先来说说规模,较早成立的几只养老目标基金,基本上都有基金公司大手笔自购的身影,比如华夏养老2040,成立时的规模为2.11亿元,基金管理人认购了5000万份,基金管理人的从业人员认购了约4318万份,两者加起来将近1亿份,也就是说接近一半的规模属于自购。
类似的情况在工银养老2035三年、银华养老2035三年等基金中同样存在。但到了今年上半年,越来越多的养老目标基金采用发起式的方式快速成立,尤其是目标日期基金,比如中欧预见养老2050五年、易方达汇诚养老2033、广发养老2050五年等基金,成立时的规模仅有1000多万元。
发行方式的改变,带来的明显变化还体现在认购人数上,犹记得华夏养老2040发行成立时的认购总户数为37585户,中欧预见养老2035成立时的认购总户数为40445户,而今年上半年发行的易方达汇诚养老2033,发行成立时募集户数仅为1户。
之所以有这种变化,此前已有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主要是为了在税延政策落地之前先发出来,所以选择发起式模式快速成立。”
相比较而言,今年上半年目标风险基金的募集规模明显要大得多,其中交银安享稳健养老一年的募集规模为20.43亿份,民生加银康宁稳健养老一年的募集规模为11.7亿份;建信优享稳健养老一年、兴全安泰平衡养老、国投瑞银稳健养老一年、博时颐泽稳健养老一年A等基金的规模均在5亿份以上。
风险防范能力强
业绩方面,得益于上半年权益市场表现较好,特别是一季度的不错行情,大部分基金都有着比较不错的回报,超九成的养老目标基金均实现了正收益,不过养老目标基金由于其风险策略的特殊性,上半年并没有出现两位数以上的收益。
整体来看,去年底至今年2月份成立的养老目标基金都实现了正收益,但在3月份之后,特别是在4月份开始的这一轮阶段性的行情调整下,部分新成立的养老目标基金出现了负收益。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成立于2019年1月25日的兴全安泰平衡养老,成立以来的收益已经达到9.78%,成立于2018年10月10日的中欧预见养老2035三年A,成立以来的收益也达到了7.91%。
另外,截至6月26日,成立于2019年3月6日的嘉实养老2040五年,成立以来的收益为-3.28%,成立于2019年3月20日的博时颐泽稳健养老一年A,成立以来的收益为-0.91%,成立于2019年3月25日的国投瑞银稳健养老一年,成立以来的收益为-0.39%。
总体而言,养老目标基金的建仓还是非常谨慎,虽然受权益市场影响也比较明显,但整体的波动范围较窄。
有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在去年四季度单边下跌的行情中,养老目标基金显示出极强的风险防范能力,并把握住了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的转暖行情,这都再次证明,公募基金是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最佳实践者,是最受老百姓信赖的投资工具。”
营销更加多样化
不过,在业绩没有呈现出短期爆发力的情况下,养老目标基金自然也就没有太多吸引眼球的地方,因此半年多时间下来,养老目标基金整体趋于平淡,很多投资者对于这类基金了解甚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在街头随机采访多位路人,均表示不知道养老目标基金这一事物。
有业内人士就建议:“资管机构、渠道方、媒体等要加强开展全面的投教工作,多方共同努力,尽力让广大投资者多维度触达养老投资,尽早形成投资养老、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观念。”
而基金公司已开始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不管是直接的营销还是间接的宣传,为了让养老目标基金更加深入人心,部分基金公司甚至制作了各式各样的节目,比如中欧基金的“中欧未来说”脱口秀等,在这些节目中,同样可以感受到目前的年轻人对于养老目标基金的认知还是非常少。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在养老产品营销方面,还应该更多运用场景化模式,给投资者一个专门放养老钱的电子钱包,并形成缴费的习惯。”
其实没有短期的快涨快跌,也正是养老目标基金区别于其他类别产品的不同之处。只是未来要想让更多人能够了解这一产品,能够真心信赖这一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