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主要指数总体呈现上涨走势,科创板打新更是挽救了一大批“壳基金”。受益于此,宣布进入清盘程序的基金数量开始显著减少,前三季度有96只基金进入清盘程序,较去年同期下降近七成。
Wind数据显示,根据基金进入清盘程序的口径计算,今年前三季度共有96只基金终止合同,而去年同期清算的基金多达318只。
对此,好买财富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表示,去年股票市场呈现单边下跌走势,在典型的熊市环境中,公募基金的赎回压力更大。今年以来,股票市场各主要指数呈现上涨趋势,出现了较好的投资机会,基金的赎回压力也相对较小。相对去年非常大的基数,今年以来清盘基金明显较少。另一方面,今年以来的打新机会尤其是科创板打新对中小规模基金非常有利。由于打新基金的规律是规模越小收益越显著,越小的基金打新中签后的受益比例越大,这使得资金大规模进入那些原本徘徊在清盘边缘的小规模基金,从而让大量此类基金“起死回生”。“这可能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曾令华说。
一位基金分析人士表示,今年清盘基金数量较去年出现明显下降,说明基金清盘日趋常态化。前些年密集发行的定制基金纷纷到期清盘,基金清盘的节奏开始更多和产品类型、公司策略等多种因素相关。
从清盘基金的类型来看,有49只是纯债、一级二级债及偏债混合类产品,25只为灵活配置型产品,被动指数类产品共有7只,其中有5只为ETF,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产品仅4只清盘。
对此,上海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从基金清盘的类型情况来看,定制型基金依然是比较主要的品种,此类产品规模波动较大,一旦机构资金赎回很容易触发清盘。“近期监管层比较关注基金公司申报基金的同质化现象。”上述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在新基金审核过程中,需要统计该公司已有同类产品的数量。如果同类迷你基金数量过多,可能影响新产品的审批,这也从一个角度刺激了基金公司清盘的动力。
一位基金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被动指数产品的清盘有特别的原因。那些主题型或分类较窄的基金并不适合普通个人投资者,因为只要这个主题或板块行情步入熊市,基金很难有调整的空间,只能随之下跌。对于那些宽基指数基金而言,赛道已非常拥挤。“越是规模大的指数基金成本越低、跟踪误差越小,而小基金的各项成本都很高,处于明显劣势。”他表示,“对于那些想入局ETF的公司而言,或许是意识到很难挤进已趋饱和的宽基指数,只能剑走偏锋,寻找小众指数,这些公司需要成长也只得试错,而试错就要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