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SG双周报(第16期)
来源:可持续投资与ESG研究
作者:
2023-09-28

  【总览】

  一、国际ESG动态

  1.MSCI成立可持续发展中心

  2.欧盟委员会考虑要求所有金融产品披露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信息

  3.TNFD框架建议发布

  4.美国财政部发布净零投融资原则

  5.SEC将对投资基金实施新规

  6.泛欧交易所发布首个生物多样性促进指数

  二、国内ESG动态

  1.港交所主席史美伦:港交所推动金融市场做出一系列结构性转型

  2.上交所将研究推出科创板ESG指数助力提升资本市场活跃度

  3.国家外汇局副局长郑薇:加强绿色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国际ESG投资等服务

  4.外资公募首只主动管理ESG债基

  【详细】

  一、国际ESG动态

  1.MSCI成立可持续发展中心

  9月13日,MSCI宣布成立MSCI可持续发展中心(简称“中心”)。MSCI可持续发展中心旨在助推资本市场发挥作用,以创造可持续价值,应对包括气候变化等议题在内的全球挑战。

  该中心将利用MSCI在投资行业累积的经验和专识,推动金融行业、学术界、政府、非政府组织、智库及各行各业之间的合作,并助力缩小它们在制定战略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分析、政策和行动之间的差距。

  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提供数据和专业知识,为学术研究人员及政策制定者提供投资者决策时所采用的可持续数据、指标与模型。二是共同探索全新方式,将鼓励资本市场生态圈中的创新者们试行运用新的数据和测量方法,提供有关新兴可持续金融主题的研究观点。三是推荐有助决策的研究,将精选一系列对投资者和企业有用的重要学术论文重点推荐。四是搭建思想交流的平台,将汇聚资本市场生态圈的领导者,就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和机遇进行广泛的观点交流。

  2.欧盟委员会考虑要求所有金融产品披露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信息

  9月1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启动关于其可持续金融披露实践的咨询,包括就在欧盟提供的所有金融产品引入可持续发展相关披露要求征求反馈意见,即使这些产品没有做出任何可持续发展声明。委员会的咨询重点是《可持续金融披露条例》(SFDR),该条例规定了金融市场参与者(例如:资产管理公司)必须如何向投资者传达可持续发展信息,涉及可持续发展风险的整合以及在其流程中考虑对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以及提供与金融产品有关的可持续性相关信息。该条例包括以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的投资基金的分类级别,每个分类级别都有不同的披露要求,包括“促进环境或社会特征或这些特征的组合”的“第8条”基金,以及更严格的“第9条”基金。

  3.TNFD框架建议发布

  9月18日,首个TNFD披露框架建议发布。TNFD全称是自然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其目标是通过制定与自然相关的披露框架,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更好的识别和管理自然相关的风险和机遇,真正落实生态保护理念。

  TNFD建议以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建议为基础,同时与现有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包括ISSB的IFRS系列准则、GRI标准、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ESRS等)保持紧密合作,在全球信披标准融合发展的趋势之下,将在自然相关信披领域发挥更多引领性作用。

  TNFD披露框架包括与自然相关的披露的概念基础,一般要求,围绕治理、战略、风险和影响的管理,以及指标和目标四大支柱形成的披露建议。

  四大支柱的披露建议体系借鉴了TCFD建议,也符合ISSB的相关准则。披露框架一共包括14个项披露建议,囊括了TCFD建议的所有11项披露建议,以支持气候与自然相关信息披露报告的融合发展。另外框架在表述中强调了“自然相关的依赖性、影响、风险和机遇”这一概念,符合《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15披露对生物多样性的依赖性、影响和风险的要求。

  4.美国财政部发布净零投融资原则

  9月19日,美国财政部发布净零投融资原则,旨在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一致和可信的净零投资方案,降低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原则共分为9条,分别是:

  (1)金融机构的净零承诺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承诺基于巴黎协定全球1.5摄氏度的升温目标,金融机构需要在净零承诺后制定净零计划;

  (2)金融机构在制定净零计划时需要考虑转型融资、气候解决方案等内容;

  (3)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可信的指标,并基于这些指标开展融资、投资和咨询服务;

  (4)金融机构应当评估客户和所持有的投资组合与其净零目标的一致性;

  (5)金融机构需要根据净零计划调整客户、投资组合及其他利益相关者;

  (6)金融机构需要将净零计划纳入业务运营的多个方面;

  (7)金融机构需要建立治理流程,监督净零计划的实施;

  (8)金融机构需要在转型计划中考虑环境影响;

  (9)金融机构需要对净零承诺和计划的进展保持透明度。

  5.SEC将对投资基金实施新规

  9月2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将对基金产品命名实施新规。新规定要求名称带有ESG或其他主题基金需要有至少80%的基金资产与该名称一致。新规定将要求基金每季度评估投资组合是否符合80%的门槛,如果它们暂时偏离标准,通常有90天的时间恢复合规。

  6.泛欧交易所发布首个生物多样性促进指数

  近日,泛欧交易所(Euronext)发布全球首个生物多样性促进指数(BEI),旨在衡量投资标的对生物多样性的积极影响。生物多样性促进指数将从Euronext World Index中选择在生物多样性领域表现优于同行并产生积极影响的公司,同时排除在生物多样性足迹方面表现较差的公司。该指数可以作为ETF等金融产品的基准。

  据悉,BEI的碳足迹数据高于基准指数8.59%,且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低于基准指数15.89%。在Scope 1和Scope 2的涵盖范围上,BEI指数达到99.12%,而Euronext World Index只有96.82%。在减缓气候变化的方面,BEI达到15%,而基准指数只有11%。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BEI达到1.95%,而基准指数只有1.21%。此外,BEI还采用双重重要性原则,不仅衡量公司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考虑了生物多样性对公司经营活动的影响。

  二、国内ESG动态

  1.港交所主席史美伦:港交所推动金融市场做出一系列结构性转型

  9月23日,在2023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上,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主席史美伦表示,在引导金融市场加强对ESG信息披露、可持续资产配置和产品创新等多个层面,港交所正通过完善上市规则和监管框架,推动金融市场做出一系列结构性转型,具体包括:一是不断强化上市发行人的ESG披露要求;二是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保持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准则与国际最新监管要求一致;三是拓宽绿色转型投融资渠道,增加绿色投资标的创新;四是,搭建国际碳交易市场,提高碳资产定价效率。

  2.上交所将研究推出科创板ESG指数助力提升资本市场活跃度

  9月13日,上海交易所副总经理王泊在2023ESG全球领导者大会上表示,ESG的本土化要与资本市场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改革紧密结合。上交所将推动ESG最佳中国实践,大力发展ESG基金产品和指数供给,研究推出科创板ESG等指数,丰富投资标的,积极发挥ESG在挖掘企业长期投资价值、提供优质投资产品、提高投资者回报、提振投资者信心方面的积极作用,助力提升资本市场活跃度。

  3.国家外汇局副局长郑薇:加强绿色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国际ESG投资等服务

  9月1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郑薇在第15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上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将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强金融政策创新和供给,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其中,郑薇提出坚持开拓进取,服务共建创新之路。推动跨境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产业园区建设和供应链合作。加强绿色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国际ESG投资、绿色贸易单据等服务。

  4.外资公募首只主动管理ESG债基

  9月14日,路博迈基金发布公告称,其旗下第三只产品路博迈中国绿色债券将于近日发售,发售期为9月18日至12月18日。公开资料显示,该产品以中国绿色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以绿色投资为投资原则,在控制信用风险、谨慎投资的前提下,追求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此外,该基金对债券资产的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且投资于带有绿色标识的债券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谈到该产品的重点投资方向,路博迈基金表示,2023年7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首批符合《中欧共同目录》双边标准的绿债清单,将成为该基金的重点投资方向,增加该基金的境外资金吸引力。“所投信用标的主要为AAA评级,隐含评级AA 及以上,信用风险相对较低。”路博迈基金相关人士介绍。

  说明:以上内容根据网络资讯信息进行整理,仅供参考。

  ESG咨询:010-85822148


阅读: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