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证券投资基金市场20年发展概貌
证券投资基金市场20年发展
证券投资基金数量增长(1998—2018)
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增长(1998—2018)
第二章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数据统计
表2-1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数量增长(1998—2018)
表2-2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规模增长(1998—2018)
表2-3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数量构成(1998—2018)
表2-4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资产净值构成(1998—2018)
表2-5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发行统计(2001—2018)
表2-6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新基金数量构成(2001—2018)
表2-7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新基金募集规模构成(2001—2018)
表2-8 股票型基金历年发行募集情况(2002—2018)
表2-9 混合型基金历年发行募集情况(2001—2018)
表2-10 债券型基金历年发行募集情况(2002—2018)
表2-11 货币市场基金历年发行募集情况(2003—2018)
表2-12 QDII基金历年发行募集情况(2007—2018)
表2-13 ETF历年发行募集情况(2004—2018)
表2-14 商品类基金历年发行募集情况(2013—2016)
表2-15 FOF历年发行募集情况(2017—2018)
表2-16 养老目标基金发行募集情况(2018)
表2-17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清盘统计(2014—2018)
表2-18 传统封闭式基金历年转型统计
表2-19 开放式基金历年资金净流动统计(2002—2018)
表2-20 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历年资金净流动情况(2003—2018)
表2-21 开放式(混合型)基金历年资金净流动情况(2002—2018)
表2-22 开放式(债券型)基金历年资金净流动情况(2003—2018)
表2-23 货币市场基金历年资金净流动情况(2004—2018)
表2-24 QDII基金历年资金净流动情况(2008—2018)
表2-25 ETF历年资金净流动情况(2005—2018)
表2-26 商品类基金历年资金净流动情况(2014—2018)
表2-27 FOF资金净流动情况(2018)
表2-28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分红统计(1999—2018)
表2-29 各类型证券投资基金历年分红情况(1999—2018)
表2-30 股票型基金10年期复权净值增长率前50名
表2-31 股票型基金5年期复权净值增长率前50名
表2-32 股票指数型基金10年期复权净值增长率前50名
表2-33 股票指数型基金5年期复权净值增长率前50名
表2-34 混合型基金10年期复权净值增长率前50名
表2-35 混合型基金5年期复权净值增长率前50名
表2-36 债券型基金10年期复权净值增长率前50名
表2-37 债券型基金5年期复权净值增长率前50名
表2-38 货币市场基金10年期复权净值收益率前50名
表2-39 货币市场基金5年期复权净值收益率前50名
表2-40 QDII基金10年期复权净值增长率前50名
表2-41 QDII基金5年期复权净值增长率前50名
表2-42 上市基金历年交易情况(1998—2018)
表2-43 LOF历年交易情况(2004—2018)
表2-44 ETF历年交易情况(2005—2018)
表2-45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管理费统计(1998—2018)
表2-46 各类型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费构成(2018)
表2-47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托管费统计(1998—2018)
表2-48 各类型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费构成(2018)
表2-49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销售服务费统计(2005—2018)
表2-50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客户维护费统计(2009—2018)
表2-51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经营利润收入(1998—2018)
表2-52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持有人户数及占比(2005—2018)
表2-53 开放式基金历年账户情况(2004—2018)
表2-54 香港互认基金基本情况
表2-55 内地基金香港发行销售资金汇出入情况
表2-56 香港基金内地发行销售资金汇出入情况
第三章 行业机构经营数据统计
表3-1 基金管理人历年基金业务开展情况(1998—2018)
表3-2 基金管理公司历年获批开业统计(1998—2018)
表3-3 各类基金管理人经营基金业务情况
表3-4 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历年发展情况(2002—2018)
表3-5 券商系基金管理公司历年发展情况(1998—2018)
表3-6 信托系基金管理公司历年发展情况(1998—2018)
表3-7 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历年发展情况(2005—2018)
表3-8 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基本情况
表3-9 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基本情况
表3-10 个人系基金管理公司基本情况
表3-11 前十大基金管理人历年市场集中度(2001—2018)
表3-12 基金管理人近3年发行新基金情况(2016—2018)
表3-13 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数量构成情况(2018)
表3-14 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规模构成情况(2018)
表3-15 基金管理公司近3年经营利润情况(2016—2018)
表3-16 基金管理人历年管理费收入情况(1998—2018)
表3-17 基金管理公司QDII业务开展情况
表3-18 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开展情况(2013—2018)
表3-19 基金管理公司近3年专户月均规模前20名(2016—2018)
表3-20 基金子公司近3年专户月均规模前20名(2016—2018)
表3-21 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社保基金规模情况
表3-22 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情况
表3-23 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企业年金情况
表3-24 基金管理公司企业年金管理基本情况
表3-25 基金托管人历年托管基金情况(1998—2018)
表3-26 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业务构成情况(2018)
表3-27 前五大基金托管人市场集中度情况(2003—2018)
表3-28 基金代销机构历年发展情况(2001—2018)
表3-29 各类代销机构历年销售基金规模
表3-30 基金代销机构近年销售基金情况
第四章 行业发展数据统计
表4-1 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占GDP的比重(1998—2018)
表4-2 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占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重(1998—2018)
表4-3 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占M2的比重(1998—2018)
表4-4 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1998—2018)
表4-5 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占债券余额的比重(2005—2018)
表4-6 各金融机构历年资产管理规模对比(2012—2018)
表4-7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历年资产管理规模统计(2012—2018)
公募基金正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在历经了21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高速发展历程之后,步入严监管、强竞争、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不可否认,公募基金行业始终走在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前沿,自成立之初就坚持立法先行、规范有序的发展之路,充分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以专业的投研能力树立了金融标杆,提升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制度水准,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要看到,近年来公募基金在国内资产管理市场表现并不理想:公募市场需要进一步完善,投资理念有待培育成熟,自身投顾能力相对不足等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革,尤其是中国正迈入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资本市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处在风云际会的历史交汇点,如何探索基金行业发展新模式、打造新标杆、引领新突破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是新时代的中国发展路径。
在一系列重要指示的引领下,公募基金领域近两年来发生了诸多变化:
首先是资管新规的出台,开启了大资管行业统一监管新时代。
资管新规进一步统一和规范了行业监管标准和规则。新规下,商业银行、券商、保险、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在资管市场的大舞台上同台竞技。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在中国目前财富管理市场中,公募基金是最公开、最透明、投资成本最低的理财工具,理应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就需要公募基金转变投资理念、提升投顾能力。
其次是银行理财市场转型持续推进,银行系资管将成为我国资管业的重要一极。此举将给公募基金与银行理财子公司之间的竞合关系以及资管格局带来深刻的影响。
从市场化走势与监管引导的方向看,在权益类投资领域不断拓展,或许是公募基金拉开和其他类别机构差距的有效途径与发展方向。
再次是养老目标基金推出,公募基金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
伴随着国内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投资需求日益扩大,养老目标基金也成为公募基金2019年的重要发展方向。公募基金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普惠金融工具,理应也必将承担起理财养老的重托。未来公募基金行业应当以更积极的姿态担当养老重托,为我国老百姓的养老生活提供财务上的有力支持,养老需求也必将给公募基金带来长远的发展前景。
最后,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外资资管机构陆续进入中国资管行业的格局之下。
自2020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这将意味着,延续22年以内资控股公募行业的格局即将打破。
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一方面为国内基金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展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为境外优秀资管机构进入打开了政策空间,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但由此导致的基金公司相互的竞争程度可能远远超过银行和保险机构。在新的竞争格局下,中国公募基金要想成为真正独立的、能进能出的市场主体,必须要革新理念,要以提升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改革的最终目标,提升投资能力、合理化产品布局才是基金公司的立身之本。
不管是资管新规的出台、公募产品注册制改革、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还是强化长期业绩导向、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还是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以及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强化监管、加大退市力度等举措,无一不在增强发展权益市场的信心,无一不是在强化市场化要素配置的方向前行,无一不是促使资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无一不是彰显了党和国家对现代金融体系的完善与治理能力的提升。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自2002年创办以来,一直客观记录中国基金行业的成长,是业内首部大型国家级年刊。一路参与并见证了中国公募基金的成长,未来将继续服务于中国公募基金的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作为资产管理的先行者,公募基金行业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公募基金要获得长足发展,需要一系列的完善和改革,这当中不仅仅是公募基金行业的变革,更是整个金融市场环境的除旧革新。
凡是过往,皆是序章。
放眼未来,公募基金的发展方向在证监会日前召开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中即可找寻答案:推进公募基金管理人分类监管、推动公募机构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强化证券基金经营机构长期业绩导向、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公募基金纳入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金投资范围等内容必将深刻影响公募基金行业生态。
我们期待,中国公募基金将更好地维护市场稳定、推动市场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大众投资者最为青睐的投资工具。
张承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编委会主任